“堅貞諒不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堅貞諒不移”全詩
合圍侔月暈,分守若魚麗。
屢厭黃塵起,時將白羽揮。
裹瘡猶出陣,飲血更登陴。
忠信應難敵,堅貞諒不移。
無人報天子,心計欲何施。
分類:
作者簡介(張巡)

張巡(708年—757年11月24日),字巡,蒲州河東(今山西永濟)人。(《新唐書》本傳載為鄧州南陽)。唐代中期名臣。唐玄宗開元末年,張巡中進士,歷任太子通事舍人、清河縣令、真源縣令。安史之亂時,起兵守雍丘,抵抗叛軍。至德二載(757年),安慶緒派部將尹子琦率軍十三萬南侵江淮屏障睢陽,張巡與許遠等數千人,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情況下死守睢陽,前后交戰四百馀次,使叛軍損失慘重,有效阻遏了叛軍南犯之勢,遮蔽了江淮地區,保障了唐朝東南的安全。終因糧草耗盡、士卒死傷殆盡而被俘遇害。后獲贈揚州大都督、鄧國公。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張巡繪像凌煙閣。至明清時,得以從祀歷代帝王廟。
《守睢陽作》張巡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守睢陽作》是一首唐代詩詞,作者是張巡。這首詩詞描繪了張巡作為城池的守護者,面對來犯的敵人,屢次出征,不計個人的傷亡和犧牲,表現了一名忠誠的將領的堅貞,以及對天子的期望。
詩詞的中文譯文可以是:
接戰春來苦,
孤城日漸危。
合圍侔月暈,
分守若魚麗。
屢厭黃塵起,
時將白羽揮。
裹瘡猶出陣,
飲血更登陴。
忠信應難敵,
堅貞諒不移。
無人報天子,
心計欲何施。
詩詞描繪了戰爭的殘酷和城池的危險。作者在詩中提到孤城日漸危,合圍之下,張巡作為城池的守護者,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困境。他時常參與戰斗,厭惡戰爭的黃塵升起,白羽飄揚。即便他身上受了傷,也依然不畏艱險,毅然沖上前線,以鮮血涂滿登城之際。
詩中強調了忠誠和堅貞的品質。無論忠誠和信仰是否能夠抵抗來敵,張巡依然堅守自己的立場,保持忠誠信仰不動搖。他忠誠于皇帝,但是沒有人去奏報皇帝,那么他內心的計策又怎么實行呢?最后兩句表達了張巡對皇帝的愿望和無奈。
這首詩詞既表現了士兵們守城的艱辛和犧牲,也反映了作者對忠誠和堅貞的理解和追求,體現了唐代將領的勇敢精神和對皇帝的忠誠,給人以激勵和啟示。
“堅貞諒不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ǒu suī yáng zuò
守睢陽作
jiē zhàn chūn lái kǔ, gū chéng rì jiàn wēi.
接戰春來苦,孤城日漸危。
hé wéi móu yuè yùn, fēn shǒu ruò yú lì.
合圍侔月暈,分守若魚麗。
lǚ yàn huáng chén qǐ, shí jiāng bái yǔ huī.
屢厭黃塵起,時將白羽揮。
guǒ chuāng yóu chū zhèn, yǐn xuè gèng dēng pí.
裹瘡猶出陣,飲血更登陴。
zhōng xìn yīng nán dí, jiān zhēn liàng bù yí.
忠信應難敵,堅貞諒不移。
wú rén bào tiān zǐ, xīn jì yù hé shī.
無人報天子,心計欲何施。
“堅貞諒不移”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