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林積翠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珠林積翠深”全詩
不分滄海色,那識白云心。
瑤樹空香滿,珠林積翠深。
坐來明月上,何處起潮音。
分類:
作者簡介(王翰)

王翰,唐代邊塞詩人。字子羽,并州晉陽(今山西太原市)人,著名詩人。王翰這樣一個有才氣的詩人,其集不傳。其詩載于《全唐詩》的,僅有14首。聞一多先生《唐詩大系》定王翰生卒年為公元687至726年,并未提出確切的材料依據。
《靈源洞》王翰 翻譯、賞析和詩意
《靈源洞》是唐代詩人王翰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旭日照高岑,
天風振遠林。
不分滄海色,
那識白云心。
瑤樹空香滿,
珠林積翠深。
坐來明月上,
何處起潮音。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山洞的景象,洞口面對旭日東升,陽光照耀著高聳的岑峰,天風吹拂著遠處的林木。在這個洞里,作者感嘆滄海的浩渺無邊,無法辨別其中的顏色,但卻能感受到白云的靈動和純潔。洞內環繞著瑤樹的清香,珍珠般的樹林蓄積著深厚的翠綠色。作者坐在這里,明月從山洞中升起,不知道從何處傳來潮水拍擊的聲音。
賞析:
《靈源洞》以簡潔而優美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山洞景致,通過山洞中的光影、風聲和氣味,傳達了一種清幽神奇的意境。詩中的景物描寫細膩而富有想象力,給人以強烈的視覺和感官的感受。
首句“旭日照高岑,天風振遠林”展示了早晨的景象,旭日冉冉升起,照亮了高聳的山峰,天風吹動著遠處的林木,形象生動地表現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色。
接著,“不分滄海色,那識白云心”表達了作者對滄海的無邊無際的美景的感慨,雖然無法分辨其中的色彩,但能夠感知到白云的靈動和純潔之美,引發人們對自然界的思索和想象。
“瑤樹空香滿,珠林積翠深”描繪了洞內的景象,瑤樹的香氣彌漫其中,樹林中的珍珠般的樹木積聚著深厚的翠綠色,給人以清新和神秘的感覺。
最后兩句“坐來明月上,何處起潮音”通過明月的升起和潮水拍擊的聲音,營造出一種靜謐、神秘的氛圍,使人產生遐想和思考。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對光影、風聲、氣味等感官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和對生命的思考,展示了王翰細膩的感受力和對詩意的把握。
“珠林積翠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íng yuán dòng
靈源洞
xù rì zhào gāo cén, tiān fēng zhèn yuǎn lín.
旭日照高岑,天風振遠林。
bù fēn cāng hǎi sè, nà shí bái yún xīn.
不分滄海色,那識白云心。
yáo shù kōng xiāng mǎn, zhū lín jī cuì shēn.
瑤樹空香滿,珠林積翠深。
zuò lái míng yuè shàng, hé chǔ qǐ cháo yīn.
坐來明月上,何處起潮音。
“珠林積翠深”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仄韻) 去聲二十七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