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防塞兮萬福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宣防塞兮萬福來”全詩
北渡回兮迅流難。
搴長筊兮湛美玉。
河公許兮薪不屬。
薪不屬兮衛人罪。
燒蕭條兮噫乎何以御水。
隤林竹兮揵石菑。
宣防塞兮萬福來。
分類:
作者簡介(劉徹)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前87年),西漢的第7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劉徹開拓漢朝最大版圖,在各個領域均有建樹,漢武盛世是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晚年窮兵黷武,又造成了巫蠱之禍,征和四年劉徹下罪己詔。公元前87年劉徹崩于五柞宮,享年70歲,謚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于茂陵。
《瓠子歌》劉徹 翻譯、賞析和詩意
《瓠子歌》是劉徹創作的一首詩詞,劉徹是兩漢時期的文學家。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河水波涌,激起陣陣漣漪。
北方的河流難以逆渡。
捧起一塊長長的玉石,晶瑩美麗。
河神答應了,但不給薪水。
沒有薪水就無法為衛國效力。
焚燒干枯,哎呀,怎樣駕馭水勢呢?
修筑堤防,種植竹林,移動巨石。
宣揚防御,萬事順利來。
詩意:
《瓠子歌》以描繪河流的景象為主題,表達了對治理河流的困難和對河流神靈的祈求。詩中通過描述河水波濤洶涌、逆流難渡的景象,表達了修筑堤防、移動巨石等艱難的河道治理工作。詩人捧起美麗的玉石,期望得到河神的支持,但河神卻不提供薪水,使得衛國無法進行必要的防御工作。詩人在焚燒干枯、修筑堤防的過程中感嘆無法御水之難,并提出種植竹林、移動巨石等防御措施。最后,詩人呼吁宣揚防御意識,以期萬事順利。
賞析:
《瓠子歌》通過描繪河流景象,抒發了作者對治理河流的困難和對河流神靈的期望之情。詩中運用了生動的描寫手法,如描述河水波涌、逆流難渡的景象,以及捧起美麗的玉石等,使得詩詞形象鮮明生動。詩人通過表達對河神的祈求和對防御工作的思考,展現了作者對國家安危的關切和責任感。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治理河流的艱難和對未來的希望,具有一定的感人力量和社會意義。
“宣防塞兮萬福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ù zǐ gē
瓠子歌
hé shāng shāng xī jī chán yuán.
河湯湯兮激潺湲。
běi dù huí xī xùn liú nán.
北渡回兮迅流難。
qiān zhǎng xiáo xī zhàn měi yù.
搴長筊兮湛美玉。
hé gōng xǔ xī xīn bù shǔ.
河公許兮薪不屬。
xīn bù shǔ xī wèi rén zuì.
薪不屬兮衛人罪。
shāo xiāo tiáo xī yī hū hé yǐ yù shuǐ.
燒蕭條兮噫乎何以御水。
tuí lín zhú xī qián shí zāi.
隤林竹兮揵石菑。
xuān fáng sāi xī wàn fú lái.
宣防塞兮萬福來。
“宣防塞兮萬福來”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