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修六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厥修六藝”全詩
厥修六藝。
師圣發蒙。
尊儒啟滯。
若括資羽。
如金待礪。
雅道聿興。
教學無替。
分類:
作者簡介(江總)
江總(519~594)著名南朝陳大臣、文學家。字總持,祖籍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出身高門,幼聰敏,有文才。年十八,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參軍,遷尚書殿中郎。所作詩篇深受梁武帝賞識,官至太常卿。張纘、王筠、劉之遴,乃一時高才學士,皆對江總雅相推重,與之為忘年友。侯景之亂后,避難會稽,流寓嶺南,至陳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書侍郎。陳后主時,官至尚書令,故世稱“江令”。任上“總當權宰,不持政務,但日與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國政日頹,綱紀不立”(《陳書·江總傳》)。隋文帝開皇九年(589)滅陳,江總入隋為上開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蘇揚州)。
《釋奠詩應令》江總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釋奠詩應令》是一首隋代的詩詞,作者是江總。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敬遜三德。厥修六藝。
師圣發蒙。尊儒啟滯。
若括資羽。如金待礪。
雅道聿興。教學無替。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三種美德的敬重,并提倡對六藝的修習。詩中還強調要尊重教師,因為他們是啟蒙和指導學生的人。同時,作者也通過金石相礪的比喻,表達了對人才培養的重視。最后,詩人強調了儒家的雅道應該得到推崇和發揚,教育教學也沒有替代品。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教育和學習的看法,融入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價值觀。詩中所提到的三德是指君子的三種美德,分別是人德、言德和事德,作者呼吁人們要恪守這些倫理道德。六藝是指禮、樂、射、御、書、數,是古代教育的基本內容,作者認為修習這些六藝是非常重要的。
在詩中,作者特別強調了對教師的尊重和重視,將他們比喻為啟蒙者和指導者。這表明作者認為教育是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需要通過儒家的教育思想來傳承和發揚。
詩詞的最后兩句“雅道聿興,教學無替”表達了作者對儒家雅道的推崇和教育的獨特價值。雅道指的是儒家的道德規范和修養要求,作者認為這種道德規范應該被積極弘揚。而“教學無替”則強調了教育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沒有其他東西能夠取代良好的教育。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教育、學習和儒家思想的重視。通過簡潔的語言和含蓄的比喻,詩人向讀者傳遞了一種教育的理念和價值觀,強調了教育對于個人修養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厥修六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ì diàn shī yīng lìng
釋奠詩應令
jìng xùn sān dé.
敬遜三德。
jué xiū liù yì.
厥修六藝。
shī shèng fā mēng.
師圣發蒙。
zūn rú qǐ zhì.
尊儒啟滯。
ruò kuò zī yǔ.
若括資羽。
rú jīn dài lì.
如金待礪。
yǎ dào yù xìng.
雅道聿興。
jiào xué wú tì.
教學無替。
“厥修六藝”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八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