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暗鼓聲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地暗鼓聲低”全詩
從軍度隴西。
遶陣看狐跡。
依山見馬蹄。
天寒旗彩壞。
地暗鼓聲低。
漫漫愁云起。
蒼蒼別路迷。
分類:
作者簡介(江總)
江總(519~594)著名南朝陳大臣、文學家。字總持,祖籍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出身高門,幼聰敏,有文才。年十八,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參軍,遷尚書殿中郎。所作詩篇深受梁武帝賞識,官至太常卿。張纘、王筠、劉之遴,乃一時高才學士,皆對江總雅相推重,與之為忘年友。侯景之亂后,避難會稽,流寓嶺南,至陳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書侍郎。陳后主時,官至尚書令,故世稱“江令”。任上“總當權宰,不持政務,但日與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國政日頹,綱紀不立”(《陳書·江總傳》)。隋文帝開皇九年(589)滅陳,江總入隋為上開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蘇揚州)。
《雨雪曲》江總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雨雪曲》是一首隋代的詩詞,作者是江總。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雨雪隔榆溪。
從軍度隴西。
遶陣看狐跡。
依山見馬蹄。
天寒旗彩壞。
地暗鼓聲低。
漫漫愁云起。
蒼蒼別路迷。
譯文:
雨雪隔開了榆溪。
軍隊出征經過隴西。
繞著戰陣看到了狐貍的蹤跡。
靠近山腳看見了馬的蹄印。
天寒寒冷,旗幟顏色已經褪色。
大地昏暗,鼓聲低沉。
無盡的憂愁之云涌現。
茫茫蒼蒼,分別的路迷失了方向。
詩意和賞析:
《雨雪曲》描述了一幅戰爭中的景象,通過描繪軍隊出征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戰爭的思考和對別離的感傷之情。
詩中的雨雪象征著戰爭的殘酷和冷酷,它們隔斷了榆溪,分隔了親人之間的聯系。從軍度隴西,表達了將士們離鄉背井、奔赴戰場的決心和勇氣。
詩中的狐跡和馬蹄,是作者通過描繪戰爭現場的細節,展示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慘烈景象。天寒旗彩壞、地暗鼓聲低,揭示了戰爭給士兵們帶來的苦難和折磨。漫漫愁云起、蒼蒼別路迷,則表達了作者對戰爭帶來的傷痛和無盡別離的迷茫。
整首詩詞以雨雪為背景,通過描繪戰爭的殘酷和別離的痛苦,表達了作者對戰爭的反思和對家園的思念之情。詩詞以簡潔的語言,生動地刻畫了戰爭的景象,喚起人們對戰爭的深思和對和平的向往。
“地暗鼓聲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ǔ xuě qū
雨雪曲
yǔ xuě gé yú xī.
雨雪隔榆溪。
cóng jūn dù lǒng xī.
從軍度隴西。
rào zhèn kàn hú jī.
遶陣看狐跡。
yī shān jiàn mǎ tí.
依山見馬蹄。
tiān hán qí cǎi huài.
天寒旗彩壞。
dì àn gǔ shēng dī.
地暗鼓聲低。
màn màn chóu yún qǐ.
漫漫愁云起。
cāng cāng bié lù mí.
蒼蒼別路迷。
“地暗鼓聲低”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