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馀讓畔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耕馀讓畔空”全詩
山川入虞虢,風俗限西東。
樹古棠陰在,耕馀讓畔空。
鳴笳從此去,行見洛陽宮。
分類:
作者簡介(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稱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東都洛陽(今河南洛陽),712年至756年在位。前期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他的開元盛世是唐朝的極盛之世,在位后期寵愛楊貴妃,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侫臣,導致了后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756年李亨即位,尊其為太上皇。762年病逝。
《途次陜州》李隆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途次陜州》
境出三秦外,
途分二陜中。
山川入虞虢,
風俗限西東。
樹古棠陰在,
耕馀讓畔空。
鳴笳從此去,
行見洛陽宮。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作者李隆基經過陜州時的景象和感受。他來自三秦之外,途經陜州,山川將他帶入了虞虢之間,感悟其中的風俗與風景各有限制和差異。在他看來,陜州的樹木蒼勁茂密,但大部分土地都被耕作所占據,山川之間的空地并不多。鳴笳的聲音讓他離開了這里,繼續前行,他相信自己將會在洛陽宮見到更多的景色與令他感動的事物。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作者經過陜州的經歷和所感。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三秦外和二陜中進行對比,并通過山川、風俗以及自然景物的描寫,展示了兩地的不同特色。作者對于陜州的印象主要集中在樹木茂密和土地耕作上,透露出一種向往自然的情感。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繼續前行的意愿,期待在洛陽宮看到更多景色和經歷更多的事情。整首詩意境開闊,情感樸實,通過一些細膩的描寫展示了對于大自然和宮廷文化的向往與期待。
“耕馀讓畔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ú cì shǎn zhōu
途次陜州
jìng chū sān qín wài, tú fēn èr shǎn zhōng.
境出三秦外,途分二陜中。
shān chuān rù yú guó, fēng sú xiàn xī dōng.
山川入虞虢,風俗限西東。
shù gǔ táng yīn zài, gēng yú ràng pàn kōng.
樹古棠陰在,耕馀讓畔空。
míng jiā cóng cǐ qù, xíng jiàn luò yáng gōng.
鳴笳從此去,行見洛陽宮。
“耕馀讓畔空”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