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臾走向天上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須臾走向天上來”全詩
須臾走向天上來,逐卻殘星趕卻月。
分類:
作者簡介(趙匡胤)

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北宋王朝的開國皇帝,廟號宋太祖。出生于洛陽夾馬營,祖籍河北涿州。年輕時曾經在少林寺學習武術。948年,投后漢樞密使郭威幕下,屢立戰功。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后周,趙匡胤任禁軍軍官,周世宗時官至殿前都點檢。960年,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代周稱帝,建立宋朝,定都開封,在位16年。在位期間,加強中央集權,提倡文人政治,開創了中國的文治盛世,死后葬于鄭州鞏義宋陵之永昌陵。
《日詩》趙匡胤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日詩》
朝代:宋代
作者:趙匡胤
欲出未出光辣達,
千山萬山如火發。
須臾走向天上來,
逐卻殘星趕卻月。
中文譯文:
太陽欲升起,但尚未冉冉升起的光辣達,
千山萬山的景色像火一樣熊熊燃燒。
轉眼間,太陽已經登上天空,
驅散了殘存的星星,趕走了明亮的月亮。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太陽升起的壯麗景象,展現了大自然的美妙景觀。詩中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將太陽的光芒形容為"光辣達",以突出其耀眼的明亮。作者通過描述千山萬山如火般燃燒的景色,表達了太陽初升時的輝煌和熱烈。隨著時間的流逝,太陽逐漸升至天空,驅散了殘存的星星,趕走了明亮的月亮,給大地帶來了光明和溫暖。
這首詩通過對太陽升起過程的描繪,展示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觀和無窮的力量。同時,也體現了人們對太陽升起的喜悅和對光明的向往。整首詩詞語言簡練,意象鮮明,展示了宋代詩人趙匡胤卓越的寫作技巧。讀者在欣賞這首詩詞時,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生命的活力,同時也能夠引發對光明、溫暖和希望的思考。
“須臾走向天上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rì shī
日詩
yù chū wèi chū guāng là dá, qiān shān wàn shān rú huǒ fā.
欲出未出光辣達,千山萬山如火發。
xū yú zǒu xiàng tiān shàng lái, zhú què cán xīng gǎn què yuè.
須臾走向天上來,逐卻殘星趕卻月。
“須臾走向天上來”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