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游人傍水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城外游人傍水行”全詩
遙認孤帆何處去,柳塘煙重不分明。
分類:
作者簡介(鄭思肖)

鄭思肖(1241~1318)宋末詩人、畫家,連江(今屬福建)人。原名不詳,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國姓趙的組成部分。字憶翁,表示不忘故國;號所南,日常坐臥,要向南背北。亦自稱菊山后人、景定詩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學上舍生應博學鴻詞試。元軍南侵時,曾向朝廷獻抵御之策,未被采納。后客居吳下,寄食報國寺。鄭思肖擅長作墨蘭,花葉蕭疏而不畫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奪。有詩集《心史》、《鄭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圖詩集》等。
《春日登城》鄭思肖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春日登城》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鄭思肖。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城頭啼鳥隔花鳴,
城外游人傍水行。
遙認孤帆何處去,
柳塘煙重不分明。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春日的景象。城頭上的鳥兒在花叢中啼鳴,城外的游人沿著水邊散步。遠處,他們看到了一艘孤獨的帆船,不知它將駛向何方。柳樹叢中的煙霧濃重,使得景物變得模糊不清。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春日景色的描繪,展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在這個春日的場景中,城頭的鳥兒啼鳴,象征著生機和活力。城外的游人沿著水邊漫步,享受大自然的美好。然而,在這個寧靜而美麗的景象之中,作者卻注意到了一艘孤獨的帆船,它的目的地是未知的,引發了作者的遐想。柳樹叢中的煙霧濃重,給景物增添了一層神秘的氛圍,也讓人感到一種朦朧的美。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觀察和內心的感受,給人以詩意深長的印象。
這首詩詞運用了自然景色的描寫,通過寥寥幾筆勾勒出了春日的美景。同時,詩人通過對孤帆和柳塘煙霧的描繪,融入了對人生和命運的思考,給整首詩增添了一種深遠的意味。讀者在欣賞這首詩詞時,可以感受到作者對大自然和人生的敏感和體悟,也可以在詩中尋找到一種超越具象的意境和情感的共鳴。
“城外游人傍水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rì dēng chéng
春日登城
chéng tóu tí niǎo gé huā míng, chéng wài yóu rén bàng shuǐ xíng.
城頭啼鳥隔花鳴,城外游人傍水行。
yáo rèn gū fān hé chǔ qù, liǔ táng yān zhòng bù fēn míng.
遙認孤帆何處去,柳塘煙重不分明。
“城外游人傍水行”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平韻) 下平八庚 (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