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氣填膺奈若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憤氣填膺奈若何”全詩
夷齊道喪綱常壞,湯武兵興叛逆多。
天外游心窮碧落,風前注目寄蒼波。
此時此意那容說,環顧斜陽一浩歌。
分類:
作者簡介(鄭思肖)

鄭思肖(1241~1318)宋末詩人、畫家,連江(今屬福建)人。原名不詳,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國姓趙的組成部分。字憶翁,表示不忘故國;號所南,日常坐臥,要向南背北。亦自稱菊山后人、景定詩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學上舍生應博學鴻詞試。元軍南侵時,曾向朝廷獻抵御之策,未被采納。后客居吳下,寄食報國寺。鄭思肖擅長作墨蘭,花葉蕭疏而不畫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奪。有詩集《心史》、《鄭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圖詩集》等。
《八礪三首》鄭思肖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八礪三首》是鄭思肖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憤氣填膺奈若何,
千生萬死不消磨。
夷齊道喪綱常壞,
湯武兵興叛逆多。
天外游心窮碧落,
風前注目寄蒼波。
此時此意那容說,
環顧斜陽一浩歌。
詩意:
這首詩以憤怒之情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當時社會風氣敗壞、國家綱常喪失的憤懣之情。詩人表達了他愿意為了國家的興盛而千生萬死也不會消磨斗志的決心。他觀察到夷狄侵擾、社會道德淪喪,同時漢唐以來兵戎之禍頻繁,叛亂和叛逆之事屢見不鮮。詩人抒發了對這種亂世之中的無奈和憤怒。最后,詩人凝望著斜陽,自問此時此刻,他的意志和感慨又有何人能夠理解呢?
賞析:
這首詩以駢文的形式寫就,以辭章華麗而有力的表達方式,展現了詩人內心的憤怒和堅定的決心。詩人以憤懣之情開篇,表達了對社會風氣敗壞的不滿,強調自己的堅定和不屈。接著,詩人以歷史為依據,指出夷狄的侵擾和社會道德的淪喪,并提及漢唐以來兵戎之禍的頻發,以及叛亂和叛逆之事的多發。這些描寫使詩人的憤怒更加具體化和現實化。詩人通過描繪天外游心的境界,表達了他對現實的超越和對理想國家的向往。最后,詩人環顧四周,凝望著斜陽,意味著他對局勢的思考和對自身處境的瞻仰。整首詩以慷慨激昂的語言和氣勢磅礴的筆調,表達了詩人對亂世的憤懣和對理想的追求。
“憤氣填膺奈若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ā lì sān shǒu
八礪三首
fèn qì tián yīng nài ruò hé, qiān shēng wàn sǐ bù xiāo mó.
憤氣填膺奈若何,千生萬死不消磨。
yí qí dào sàng gāng cháng huài, tāng wǔ bīng xìng pàn nì duō.
夷齊道喪綱常壞,湯武兵興叛逆多。
tiān wài yóu xīn qióng bì luò, fēng qián zhù mù jì cāng bō.
天外游心窮碧落,風前注目寄蒼波。
cǐ shí cǐ yì nà róng shuō, huán gù xié yáng yī hào gē.
此時此意那容說,環顧斜陽一浩歌。
“憤氣填膺奈若何”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