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堤時臥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伏堤時臥鼓”全詩
上將出長安。
塵沙塞下暗。
風月隴頭寒。
轉蓬隨馬足。
飛霜落劍端。
凝云迷代郡。
流水凍桑干。
烽微桔槔遠。
橋峻轆轤難。
從軍多惡少。
召募盡材官。
伏堤時臥鼓。
疑兵乍解鞍。
柳城擒冒頓。
長坂納呼韓。
受降今更筑。
燕然已重刊。
還嗤傅介子。
辛苦刺樓蘭。
分類: 出塞
作者簡介(薛道衡)

薛道衡(540~609) 隋代詩人。字玄卿。漢族,河東汾陰(今山西萬榮)人。歷仕北齊、北周。隋朝建立后,任內史侍郎,加開府儀同三司。煬帝時,出為番州刺史,改任司隸大夫。他和盧思道齊名,在隋代詩人中藝術成就最高。有集30卷已佚。今存《薛司隸集》1卷。《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錄存其詩20余首,《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錄存其文 8篇。事跡見《隋書》、《北史》本傳。
《出塞 一》薛道衡 翻譯、賞析和詩意
《出塞 一》是南北朝時期薛道衡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高秋白露團。
上將出長安。
塵沙塞下暗。
風月隴頭寒。
轉蓬隨馬足。
飛霜落劍端。
凝云迷代郡。
流水凍桑干。
烽微桔槔遠。
橋峻轆轤難。
從軍多惡少。
召募盡材官。
伏堤時臥鼓。
疑兵乍解鞍。
柳城擒冒頓。
長坂納呼韓。
受降今更筑。
燕然已重刊。
還嗤傅介子。
辛苦刺樓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南北朝時期戰亂頻繁的邊塞場景,表達了作者對戰亂和戰士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詩的開頭四句寫出了高秋時節的景象,白露滿地,寒氣逼人。接著描述了一位上將離開長安前往戰場的場景,塵沙飛揚,遮蔽了太陽的光芒,暗示著戰爭的殘酷和艱難。
接下來的幾句表達了邊塞的寒冷和荒涼,風吹草低見牛羊,月明之下人獨立,寒風凜冽。蓬草隨著馬蹄飄散,霜花飄落在劍刃上,形容戰士們在艱苦環境中奮勇前行。
緊接著的幾句通過描寫流水凍結、桑樹干枯,以及烽火臺微微冒煙、桔槔(防御工事)遙遠,揭示了邊塞戰爭給當地帶來的破壞和荒涼。
接下來的兩句寫出了從軍的人數眾多,但優秀人才卻很少,召募的士兵中有惡少,但官員們盡力選拔材質出任重要職務。
詩的結尾部分描寫了戰斗的情景,戰士們時而躺在堤岸上打鼓,時而解開馬鞍上的武器,隨時準備應戰。柳城、長坂等地名暗示了戰爭的地點,納呼韓則指代邊塞的一部分。
最后兩句表達了接受敵方投降,修筑城墻來鞏固防御,戰爭已經結束。然而,作者嘲笑那些曾經嘲笑他的人,表示他們所經歷的艱辛和辛苦,以及對樓蘭地區的探索和征服。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邊塞戰爭的殘酷和辛苦,表達了作者對戰亂時期的痛苦和對戰士們的敬佩。同時,通過描寫戰爭的景象和戰士們的英勇奮斗,彰顯了邊塞民族的堅韌和不屈。
“伏堤時臥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 sài yī
出塞 一
gāo qiū bái lù tuán.
高秋白露團。
shàng jiàng chū cháng ān.
上將出長安。
chén shā sāi xià àn.
塵沙塞下暗。
fēng yuè lǒng tóu hán.
風月隴頭寒。
zhuǎn péng suí mǎ zú.
轉蓬隨馬足。
fēi shuāng luò jiàn duān.
飛霜落劍端。
níng yún mí dài jùn.
凝云迷代郡。
liú shuǐ dòng sāng gān.
流水凍桑干。
fēng wēi jié gāo yuǎn.
烽微桔槔遠。
qiáo jùn lù lú nán.
橋峻轆轤難。
cóng jūn duō è shào.
從軍多惡少。
zhào mù jǐn cái guān.
召募盡材官。
fú dī shí wò gǔ.
伏堤時臥鼓。
yí bīng zhà jiě ān.
疑兵乍解鞍。
liǔ chéng qín mò dú.
柳城擒冒頓。
cháng bǎn nà hū hán.
長坂納呼韓。
shòu xiáng jīn gèng zhù.
受降今更筑。
yàn rán yǐ zhòng kān.
燕然已重刊。
hái chī fù jiè zǐ.
還嗤傅介子。
xīn kǔ cì lóu lán.
辛苦刺樓蘭。
“伏堤時臥鼓”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