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夕成楚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日夕成楚越”全詩
千里在俄頃,三江坐超忽。
向來共歡娛,日夕成楚越。
落羽更分飛,誰能不驚骨。
分類:
作者簡介(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送從弟邕下第后尋會稽》孟浩然 翻譯、賞析和詩意
疾風吹征帆,
倏爾向空沒。
千里在俄頃,
三江坐超忽。
向來共歡娛,
日夕成楚越。
落羽更分飛,
誰能不驚骨。
中文譯文:
疾風吹起航帆,
瞬間消失于天空之中。
千里遠行只需片刻,
三江如坐過眼煙云。
我們曾共同歡樂快樂,
日夕間建立起楚越的友誼。
現在似羽毛分飛四散,
誰能不感到驚顫心骨。
詩意:
本詩描繪了詩人孟浩然送從弟邕遠行時的情景。快速的疾風吹動了航帆,使得船只迅速消失在天空之中,只需片刻,就能行駛千里,如坐云煙般迅速穿越了三江。詩人回顧了從前與從弟共同歡樂和諧的時光,但如今彼此的道路已分別,像羽毛分飛四散一樣,這使得他內心感到不安驚顫。
賞析:
孟浩然的《送從弟邕下第后尋會稽》是一首抒發離別之情的詩。通過描繪快速的疾風和船只迅速消失的景象,詩人生動地表達了離別的突然和不舍。同時,通過描述千里遠行僅需片刻、三江穿越如坐云煙的畫面,詩人表達了對遠行者的祝福和對他們事業的期望。最后,以落羽分飛來暗示道別后的分別,詩人又展現了自己內心的不安和慌亂。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清晰,通過細膩的描寫和隱喻,抒發出了作者對離別的痛苦和祝福的感情。
“日夕成楚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cóng dì yōng xià dì hòu xún kuài jī
送從弟邕下第后尋會稽
jí fēng chuī zhēng fān, shū ěr xiàng kōng méi.
疾風吹征帆,倏爾向空沒。
qiān lǐ zài é qǐng, sān jiāng zuò chāo hū.
千里在俄頃,三江坐超忽。
xiàng lái gòng huān yú, rì xī chéng chǔ yuè.
向來共歡娛,日夕成楚越。
luò yǔ gèng fēn fēi, shuí néng bù jīng gǔ.
落羽更分飛,誰能不驚骨。
“日夕成楚越”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