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委像前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心委像前灰”全詩
名高仍可隱,骨俗豈宜來。
花發松香沒,云銷石色回。
何年脫身去,心委像前灰。
分類:
作者簡介(李冠)

約公元一o一九年前后在世字世英,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真宗天禧中前后在世。與王樵、賈同齊名;又與劉潛同時以文學稱京東。舉進士不第,得同三禮出身,調乾寧主。冠著有《東皋集》二十卷,不傳。存詞五首。《宋史本傳》傳于世。 沈謙《填詞雜說》贊其《蝶戀花》“數點雨聲風約住,朦朧淡月云來去”句,以為“‘紅杏枝頭春意鬧’,‘云破月來花弄影’俱不及”。
《宿靈巖寺》李冠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宿靈巖寺》是一首宋代李冠所作的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疊翠圍僧國,幽棲孰有才。
名高仍可隱,骨俗豈宜來。
花發松香沒,云銷石色回。
何年脫身去,心委像前灰。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在靈巖寺過夜的情景。靈巖寺被翠綠的山巒環繞,僧侶們在這幽靜的地方修行。詩人思考著,在這樣的僻靜之地,到底有幾個人擁有才華。那些名聲高的人還能夠隱居在這里,而那些凡俗之人又有何資格來此。鮮花開放,松樹的香氣彌漫,但很快就會消失,云彩也在石峰間變幻。詩人自問何時能夠擺脫塵世的紛擾,心靈能夠如同佛像一樣平靜無塵。
賞析:
《宿靈巖寺》通過描繪靈巖寺的幽靜景觀,展現了詩人對僻靜、清凈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詩中通過對綠樹、鮮花、松香、云彩等自然景物的描繪,反映了靈巖寺的寧靜和與世隔絕的氛圍。詩人以此為背景,表達了對名利的淡漠態度,認為真正有才華的人應該隱居于此,而凡俗之人則不宜前來。詩人通過對時間的思考,暗示了他對離開塵囂、追求心靈寧靜的渴望。
整首詩詞以景物描寫為主,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清凈生活和遠離塵世的向往之情。它展示了宋代文人士子對禪宗思想和隱逸生活的崇尚和追求,同時也體現了詩人對名利和塵世紛擾的淡泊態度。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給人以寧靜、恬淡的感覺,表達了對心靈自由的向往,具有一定的禪意和哲理性。
“心委像前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ù líng yán sì
宿靈巖寺
dié cuì wéi sēng guó, yōu qī shú yǒu cái.
疊翠圍僧國,幽棲孰有才。
míng gāo réng kě yǐn, gǔ sú qǐ yí lái.
名高仍可隱,骨俗豈宜來。
huā fā sōng xiāng méi, yún xiāo shí sè huí.
花發松香沒,云銷石色回。
hé nián tuō shēn qù, xīn wěi xiàng qián huī.
何年脫身去,心委像前灰。
“心委像前灰”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