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減舊游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減舊游時”全詩
路逢三五夜,春色暗中期。
關外長河轉,宮中淑氣遲。
歌鐘對明月,不減舊游時。
分類:
作者簡介(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稱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東都洛陽(今河南洛陽),712年至756年在位。前期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他的開元盛世是唐朝的極盛之世,在位后期寵愛楊貴妃,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侫臣,導致了后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756年李亨即位,尊其為太上皇。762年病逝。
《軒游宮十五夜》李隆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軒游宮十五夜》
行駛離開秦國,巡游前往洛師。
路上遇到三五夜,春天的色彩暗中期待。
在關外,長河轉流,宮中的溫柔氣息遲緩。
歌聲鈴鐘對著明月,不減去往昔游玩時的快樂。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唐代皇帝李隆基在離開秦國,前往洛師(即洛陽)巡游的旅途中的景象。詩人在路上遇到了三五夜,說明正是春季,然而春天的美景還未完全展現出來,這種暗中期待是詩人對美麗春景的期盼。詩人還描述了長河在關外的轉流,以及在宮中可以感受到的溫柔氣息,這些都是他游玩時的美好回憶。最后,他唱歌、敲鐘對著明亮的月光,表達著自己游玩時的快樂和對美好時光的懷念。
賞析:
《軒游宮十五夜》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的詩詞,通過對旅途中的景象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美好春天的期盼和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詩人運用了對比的手法,春景未明,暗中期待,溫柔氣息遲緩,與游玩時的快樂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最后對著明亮的月光,表達了詩人內心對往昔游玩時光的美好回憶和懷念之情。整首詩通過景物描寫和情感表達,將讀者帶入了詩人的心境,引起共鳴。
“不減舊游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uān yóu gōng shí wǔ yè
軒游宮十五夜
xíng mài lí qín guó, xún fāng fù luò shī.
行邁離秦國,巡方赴洛師。
lù féng sān wǔ yè, chūn sè àn zhōng qī.
路逢三五夜,春色暗中期。
guān wài cháng hé zhuǎn, gōng zhōng shū qì chí.
關外長河轉,宮中淑氣遲。
gē zhōng duì míng yuè, bù jiǎn jiù yóu shí.
歌鐘對明月,不減舊游時。
“不減舊游時”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