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筆詎必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持筆詎必知”全詩
聰明諒在斯。
觸石朝云起。
從星夜月離。
八川奔巨壑。
萬頃溢澄陂。
綠野含膏潤。
青山帶濯枝。
嘉禾方合穎。
秀麥已分歧。
寄語紛綸學。
持筆詎必知。
分類:
作者簡介(陰鏗)

陰鏗(約511年-約563年),字子堅,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南北朝時代梁朝、陳朝著名詩人、文學家,其高祖襲遷居南平(在今湖北荊州地區),其父親子春仕梁,為都督梁、秦二州刺史。鏗幼年好學,能誦詩賦,長大后博涉史傳,尤善五言詩,為當時所重,仕梁官湘東王蕭繹法曹參軍;入陳為始興王陳伯茂府中錄事參軍,以文才為陳文帝所贊賞,累遷晉陵太守、員外、散騎常侍。約在陳文帝天嘉末年去世。陰鏗的藝術風格同何遜相似,后人并稱為“陰何”。
《閑居對雨詩》陰鏗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閑居對雨詩》
作者:陰鏗
朝代:南北朝
蘋藻降靈祗。
聰明諒在斯。
觸石朝云起。
從星夜月離。
八川奔巨壑。
萬頃溢澄陂。
綠野含膏潤。
青山帶濯枝。
嘉禾方合穎。
秀麥已分歧。
寄語紛綸學。
持筆詎必知。
中文譯文:
雨如蘋藻降臨神廟,
聰明才智都在這里。
觸摸石頭,云朵升起,
離開星夜的月亮。
八條川流奔向巨壑,
萬頃土地溢滿澄清的湖泊。
綠野里含有肥沃的滋潤,
青山上掛滿洗凈的枝葉。
豐收的禾苗合攏穎芽,
優美的麥穗已經分開。
寄托著種種學問的希望,
握著筆的人必然會明白。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南北朝時期陰鏗所作,以閑居對雨的景象為主題。詩中通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了作者對生活和學問的理解和思考。
詩的開篇,作者用蘋藻降靈祗來形容雨水的降臨,給人一種神圣莊重的感覺。接著,作者說聰明才智都存在于這里,暗示人們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能獲得智慧和啟發。
詩中的觸石朝云起,從星夜月離,描繪了雨后云彩的升騰和月亮的逐漸隱沒,生動地展現了雨過天晴的美景。
接下來,詩中出現了八川奔巨壑、萬頃溢澄陂,形容大雨過后河流奔騰,土地湖泊滿溢的景象,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
綠野含膏潤,青山帶濯枝,描繪了雨后大地的豐富和生機。嘉禾方合穎,秀麥已分歧,表達了禾苗茁壯成長,麥穗已經成熟的意象,預示著豐收的希望。
最后兩句寄語紛綸學,持筆詎必知,表示對學問和知識的渴望和追求,呼吁人們持續學習和探索,通過書寫和記錄來獲得更多的智慧。
整首詩以雨水為線索,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運用象征手法,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知識的追求,寄托了對美好未來的希望。這首詩既展示了南北朝時期的自然景觀,又融入了人們對學問和生活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思想內涵和藝術價值。
“持筆詎必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án jū duì yǔ shī
閑居對雨詩
píng zǎo jiàng líng zhī.
蘋藻降靈祗。
cōng míng liàng zài sī.
聰明諒在斯。
chù shí zhāo yún qǐ.
觸石朝云起。
cóng xīng yè yuè lí.
從星夜月離。
bā chuān bēn jù hè.
八川奔巨壑。
wàn qǐng yì chéng bēi.
萬頃溢澄陂。
lǜ yě hán gāo rùn.
綠野含膏潤。
qīng shān dài zhuó zhī.
青山帶濯枝。
jiā hé fāng hé yǐng.
嘉禾方合穎。
xiù mài yǐ fēn qí.
秀麥已分歧。
jì yǔ fēn lún xué.
寄語紛綸學。
chí bǐ jù bì zhī.
持筆詎必知。
“持筆詎必知”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