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朝暮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朝朝暮暮”全詩
溪上紅塵飛不到,惟有白云來去。
出岫無心,凌江有態,水面魚吹絮。
倚門遙望,鐘山一半留住。
涵影淡蕩悠揚,朝朝暮暮,是幾番今古。
指點昔人行樂地,半是鷺汀鷗渚。
映水朱樓,踏歌畫舫,寂寞知何處。
天涯倦客,幾時歸釣春雨。
分類:
作者簡介(薩都剌)

薩都剌(約1272—1355)元代詩人、畫家、書法家。字天錫,號直齋。回族(一說蒙古族)。其先世為西域人,出生于雁門(今山西代縣),泰定四年進士。授應奉翰林文字,擢南臺御史,以彈劾權貴,左遷鎮江錄事司達魯花赤,累遷江南行臺侍御史,左遷淮西北道經歷,晚年居杭州。薩都剌善繪畫,精書法,尤善楷書。有虎臥龍跳之才,人稱燕門才子。他的文學創作,以詩歌為主,詩詞內容,以游山玩水、歸隱賦閑、慕仙禮佛、酬酢應答之類為多,思想價值不高。薩都剌還留有《嚴陵釣臺圖》和《梅雀》等畫,現珍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酹江月 題清溪白云圖》薩都剌 翻譯、賞析和詩意
《酹江月 題清溪白云圖》是一首元代的詩詞,作者是薩都剌。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周郎幽趣,占清溪一曲,
小橋橫渡。
溪上紅塵飛不到,
惟有白云來去。
出岫無心,凌江有態,
水面魚吹絮。
倚門遙望,鐘山一半留住。
涵影淡蕩悠揚,
朝朝暮暮,是幾番今古。
指點昔人行樂地,
半是鷺汀鷗渚。
映水朱樓,踏歌畫舫,
寂寞知何處。
天涯倦客,幾時歸釣春雨。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清溪白云的景色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贊美以及對人生和歸鄉的思念之情。
詩中的"周郎"指的是歷史上的名將周瑜,"幽趣"則是指他幽默風趣的性格。詩人通過周瑜的形象來描繪清溪的風景,小橋橫渡,溪水清澈,紅塵無法涉足,只有白云自由地飄蕩。
詩中的"出岫無心,凌江有態"表達了清溪的自然狀態,岫指山峰,溪水自然流淌而出,無欲無求。而凌江有態則描繪了溪水的流動姿態,水面上的魚兒吹動著水花和飛舞的柳絮。
詩人站在門前遠望,鐘山的一半景色仍然留在眼前,山影倒映在溪水中,波光粼粼,景色優美。
"涵影淡蕩悠揚,朝朝暮暮,是幾番今古"表達了溪水中倒映的景色輕淡、蕩漾,以及這美景在歷史的長河中經歷了多少次變遷。
"指點昔人行樂地,半是鷺汀鷗渚"表達了詩人對歷史人物行樂之地的向往,這些地方或許是鷺鳥棲息的灘涂和湖泊。
"映水朱樓,踏歌畫舫,寂寞知何處"描繪了水中映照出的朱紅色樓閣,畫舫上的人們踏著歌曲歡快地前行,而詩人卻感到寂寞,不知道何處能找到寧靜之地。
最后兩句"天涯倦客,幾時歸釣春雨"表達了詩人作為旅客在天涯漂泊的疲憊,他渴望早日歸鄉,回到故土,享受寧靜的生活。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清溪白云的美景,表達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贊美和對歸鄉生活的思念之情。詩句優美流暢,意境深遠,給人以清新寧靜之感,展現了元代詩詞的獨特韻味。
“朝朝暮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èi jiāng yuè tí qīng xī bái yún tú
酹江月 題清溪白云圖
zhōu láng yōu qù, zhàn qīng xī yī qǔ, xiǎo qiáo héng dù.
周郎幽趣,占清溪一曲,小橋橫渡。
xī shàng hóng chén fēi bú dào, wéi yǒu bái yún lái qù.
溪上紅塵飛不到,惟有白云來去。
chū xiù wú xīn, líng jiāng yǒu tài, shuǐ miàn yú chuī xù.
出岫無心,凌江有態,水面魚吹絮。
yǐ mén yáo wàng, zhōng shān yī bàn liú zhù.
倚門遙望,鐘山一半留住。
hán yǐng dàn dàng yōu yáng, zhāo zhāo mù mù, shì jǐ fān jīn gǔ.
涵影淡蕩悠揚,朝朝暮暮,是幾番今古。
zhǐ diǎn xī rén xíng lè dì, bàn shì lù tīng ōu zhǔ.
指點昔人行樂地,半是鷺汀鷗渚。
yìng shuǐ zhū lóu, tà gē huà fǎng, jì mò zhī hé chǔ.
映水朱樓,踏歌畫舫,寂寞知何處。
tiān yá juàn kè, jǐ shí guī diào chūn yǔ.
天涯倦客,幾時歸釣春雨。
“朝朝暮暮”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