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葉細如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松葉細如針”全詩
松葉細如針,不肯結羅帶。
鶯如衫,燕如釵,油壁車,砍為柴,青驄馬,自西來。
昨日樹頭花,今日陌上土。
恨血與啼魂,一半逐風雨。
分類:
作者簡介(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學家,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漢族,荊州公安(今屬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稱“公安三袁”。
《西泠橋》袁宏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西泠橋》是明代袁宏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西泠橋,水長在。
松葉細如針,不肯結羅帶。
鶯如衫,燕如釵,油壁車,砍為柴,青驄馬,自西來。
昨日樹頭花,今日陌上土。
恨血與啼魂,一半逐風雨。
詩意:
《西泠橋》描繪了一個景象,以西泠橋為背景,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思考。詩中通過描寫橋、水、松葉、鶯、燕、油壁車、青驄馬等元素,表達了作者對過去美好時光的追憶和對現實的痛惜之情。
賞析:
這首詩以景物描寫為主,通過對自然景色和物象的細膩描繪,展現了明代文人的獨特情懷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下面對每個意象進行簡要解析:
首句“西泠橋,水長在”揭示了詩篇的基本背景,表明詩人所描繪的是一座歷經時光變遷而依然存在的橋梁。
“松葉細如針,不肯結羅帶”以松葉的形態象征時間的流逝,暗示歲月的匆匆,而松葉堅韌不拴束,不愿束縛于時間的紛紜。
“鶯如衫,燕如釵”通過鶯和燕來描繪美好的春天景象,給人以生機勃勃的感覺。
“油壁車,砍為柴”和“青驄馬,自西來”這兩句描述了人事的變遷和物質的消亡。油壁車曾經是珍貴而昂貴的交通工具,現在卻被砍為柴火;青驄馬代表了昔日的豪華和繁榮,如今只是一匹尋常的馬。
“昨日樹頭花,今日陌上土”這句表達了對美好過去的懷念和對現實的失望。昨日的花朵已經凋零,變成了今天馬路上的塵土,詩人感到悲傷和痛苦。
“恨血與啼魂,一半逐風雨”這句暗示了詩人內心深處的痛苦和不安。血和啼魂象征著生命和悲鳴,被逐散于風雨之中,表達了作者對逝去的時光和無法挽回的事物的惋惜之情。
整首詩通過景物描寫,以及對時間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過去美好時光的追憶和對現實的痛惜之情。同時,從對自然景色和物象的細膩描繪中,也展現了明代文人獨特的情懷和對生命的深切感受。
“松葉細如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líng qiáo
西泠橋
xī líng qiáo, shuǐ zhǎng zài.
西泠橋,水長在。
sōng yè xì rú zhēn, bù kěn jié luó dài.
松葉細如針,不肯結羅帶。
yīng rú shān, yàn rú chāi, yóu bì chē, kǎn wèi chái,
鶯如衫,燕如釵,油壁車,砍為柴,
qīng cōng mǎ, zì xī lái.
青驄馬,自西來。
zuó rì shù tóu huā, jīn rì mò shàng tǔ.
昨日樹頭花,今日陌上土。
hèn xuè yǔ tí hún, yī bàn zhú fēng yǔ.
恨血與啼魂,一半逐風雨。
“松葉細如針”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