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萬萬人齊下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四萬萬人齊下淚”全詩
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分類:
作者簡介(譚嗣同)

譚嗣同(1865—1898),字復生,號壯飛,漢族,湖南瀏陽人,是中國近代資產階級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維新志士。他主張中國要強盛,只有發展民族工商業,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制度。公開提出廢科舉、興學校、開礦藏、修鐵路、辦工廠、改官制等變法維新的主張。寫文章抨擊清政府的賣國投降政策。1898年參加領導戊戌變法,失敗后被殺,年僅三十三歲,為“戊戌六君子”之一。代表作品《仁學》、《寥天一閣文》、《莽蒼蒼齋詩》、《遠遺堂集外文》等。
《有感》譚嗣同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有感》
朝代:清代
作者:譚嗣同
世間無物抵春愁,
合向蒼冥一哭休。
四萬萬人齊下淚,
天涯何處是神州。
中文譯文:
在這世間,沒有什么東西可以抵擋住春天的憂愁,
讓我們一起向蒼天深處哭泣,以此結束。
四億人民齊心流淚,
無論在天涯海角,何處才是我們的神州。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清代的譚嗣同所作,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思考和悲傷之情。詩詞以春愁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世間一切物事都無法抵擋春天帶來的憂愁之情的感嘆。春天是大自然復蘇的季節,萬物開始生長,但對于作者來說,春天卻帶來了無法排遣的憂愁。
詩的第二句“合向蒼冥一哭休”表達了作者將自己的悲傷向蒼天深處傾訴,希望通過哭泣來宣泄內心的苦楚,以此結束憂愁的狀態。
接著,詩中提到“四萬萬人齊下淚”,這是對整個國家的描述,表達了國家的悲傷和痛苦。這里的“四萬萬”是數字的修辭,意味著無數的人民。整個國家都沉浸在憂愁之中,人們心情沉重,淚水涓涓不止。
最后兩句“天涯何處是神州”,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的思念之情。無論身處何地,作者都認為神州是他們的真正歸屬地,他們的心始終牽掛著祖國,無法忘懷。
整首詩詞通過對春愁、國家命運和對祖國的思念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憂傷和深情。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復雜的情感,凝練而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對時局的憂慮和對國家的痛感。
“四萬萬人齊下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u gǎn
有感
shì jiān wú wù dǐ chūn chóu, hé xiàng cāng míng yī kū xiū.
世間無物抵春愁,合向蒼冥一哭休。
sì wàn wàn rén qí xià lèi, tiān yá hé chǔ shì shén zhōu.
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四萬萬人齊下淚”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