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好枝誰最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多少好枝誰最見”全詩
玄圃云腴滋紺質,上林風馭獵清香。
尋芳尚憶瓊為樹,蠲渴因知玉有漿。
多少好枝誰最見,冒霜頰丹倚隣墻。
分類:
作者簡介(丁謂)

丁謂(966-1037),字謂之,后更字公言。丁氏先祖是河北人,五代時遷居蘇州。祖父丁守節,與范仲淹曾祖范夢齡同是吳越國中吳軍節度使錢文奉(錢镠之孫)的幕僚,任節度推官,遂為長洲人。通籍后丁謂官運亨通,歷任三司戶部判官、工部員外郎、三司鹽鐵副使。大中祥符元年(1008),召為右諫議大夫,權三司使,加樞密直學士。后歷任禮部侍郎、參知政事,工、刑、兵三部尚書。生大中祥符九年(1016)九月,丁謂以參知政事身份任平江軍節度使,衣錦歸里,“建節本鎮,一時為榮”。離京時,宋真宗特賜御詩七言四韻和五言十韻,“尤為盛事”。他同時兼任使持節蘇州諸軍事、蘇州刺史、蘇州管內觀察處置堤堰橋道等使,又兼任知升州軍州事。天禧初(1017),以吏部尚書復參知政事。不久,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任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玉清昭應宮使、平章事兼太子少師。乾興元年(1022),封為晉國公。顯赫一時,貴震天下。
《梨》丁謂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梨》是宋代丁謂創作的,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搖搖繁實弄秋光,
曾伴青椑薦武皇。
玄圃云腴滋紺質,
上林風馭獵清香。
尋芳尚憶瓊為樹,
蠲渴因知玉有漿。
多少好枝誰最見,
冒霜頰丹倚隣墻。
詩意:
這首詩以梨為主題,描繪了秋天梨樹的景象和梨的品質。詩人通過描寫梨樹搖曳生姿,繁花似錦,讓人感受到秋光的美麗。他提到這些梨曾經陪伴著青椑,供奉給了當時的武皇。接著,詩人描述了梨的品質,將其比喻為玄圃(深邃的園林)中滋養著云霧般的紫色。梨在上林中被風吹拂,香氣襲人。詩人回憶起他曾經尋找芳香的經歷,那時他還記得梨樹像瓊樹一樣美麗。他認為喝梨汁可以解渴,就像知道玉中有酒一樣。最后,詩人思念那些優美的枝條,但不知道誰最能夠欣賞到它們,只能想象它們冒著霜露,靠在相鄰的墻上。
賞析:
這首詩以秋天的梨樹為主題,通過描繪梨樹的景象和梨的品質,展示了丁謂細膩的筆觸和感性的情感。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使得讀者能夠感受到梨樹的搖曳、繁花和上林中的清香。詩人通過描寫梨的品質,將其與玄圃中的紫色云霧相聯系,給人以美好的想象。詩人還通過回憶自己尋找芳香的經歷,表達了對美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熱愛。最后,詩人的想象力在描述優美的枝條時達到了高潮,這一形象生動地展示了梨樹的美麗。整首詩情感豐富,意境優美,給人以愉悅和想象的空間。
“多少好枝誰最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í
梨
yáo yáo fán shí nòng qiū guāng, céng bàn qīng bēi jiàn wǔ huáng.
搖搖繁實弄秋光,曾伴青椑薦武皇。
xuán pǔ yún yú zī gàn zhì, shàng lín fēng yù liè qīng xiāng.
玄圃云腴滋紺質,上林風馭獵清香。
xún fāng shàng yì qióng wèi shù, juān kě yīn zhī yù yǒu jiāng.
尋芳尚憶瓊為樹,蠲渴因知玉有漿。
duō shǎo hǎo zhī shuí zuì jiàn, mào shuāng jiá dān yǐ lín qiáng.
多少好枝誰最見,冒霜頰丹倚隣墻。
“多少好枝誰最見”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五潸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