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在煙波釣是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樂在煙波釣是閑”全詩
草堂松桂已勝攀。
梢梢新月幾回彎。
一碧太湖三萬頃,屹然相對洞庭山。
況風浪起且須還。
分類: 浣溪沙
作者簡介(向子諲)
向子諲(yīn)(1085-1152),字伯恭,號薌林居士,臨江(今江西清江縣)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蔭補官。徽宗宣和間,累官京畿轉運副使兼發運副使。高宗建炎處任遷江淮發運使。素與李綱善,李綱罷相,子湮也落職。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圍潭州,子諲率軍民堅守八日。紹興中,累官戶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對秦檜議和,落職居臨江,其詩以南渡為界,前期風格綺麗,南渡后多傷時憂國之作。有《酒邊詞》二卷。
《浣溪沙》向子諲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浣溪沙》
作者:向子諲
朝代:宋代
樂在煙波釣是閑,
草堂松桂已勝攀。
梢梢新月幾回彎,
一碧太湖三萬頃,
屹然相對洞庭山。
況風浪起且須還。
中文譯文:
我喜歡在煙波中垂釣,這是一種閑適的事情。
草堂里的松樹和桂花已經長得比我能攀爬的還要高。
新月彎彎地幾次升起落下,
太湖一片碧藍,面積達三萬頃,
它與洞庭山對峙,佇立不動。
而且,即使風浪起來,也要及時歸還。
詩意和賞析:
《浣溪沙》是宋代詩人向子諲的作品,以描繪自然景色和抒發閑適心情為主題。詩人通過描述自己在煙波中垂釣的樂趣,表達了對自然、對寧靜生活的向往和喜愛。他將自家的草堂與高聳的松樹、香氣四溢的桂花相對比,顯示出他對清凈環境和美麗自然的追求。
詩中的新月是一個象征,它的彎曲和升落,暗示著時間的流轉和生活的變化。太湖的壯麗和遼闊,與洞庭山相對立,展現了自然山水的壯麗和宏大。詩人用這種對比來突出自然景色的美麗和恢弘,以及自己對自然的敬畏之情。
最后兩句“況風浪起且須還”,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敬畏和順應。無論遇到風浪的起伏,詩人都要及時結束垂釣,回歸自然的秩序。這種態度體現了對自然的敬重和謙卑,在自然面前,人類應該保持謙遜和順應。
總的來說,《浣溪沙》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對閑適生活的贊美,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寧靜生活的追求。詩中的對比和象征手法,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和意境。這首詩詞展現了宋代文人對自然的獨特感悟和審美情趣,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樂在煙波釣是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àn xī shā
浣溪沙
lè zài yān bō diào shì xián.
樂在煙波釣是閑。
cǎo táng sōng guì yǐ shèng pān.
草堂松桂已勝攀。
shāo shāo xīn yuè jǐ huí wān.
梢梢新月幾回彎。
yī bì tài hú sān wàn qǐng, yì rán xiāng duì dòng tíng shān.
一碧太湖三萬頃,屹然相對洞庭山。
kuàng fēng làng qǐ qiě xū hái.
況風浪起且須還。
“樂在煙波釣是閑”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