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得嵌空元有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但得嵌空元有路”全詩
尋源曾識武陵洞,泛宅如浮苕水家。
但得嵌空元有路,何如峭絕不容車。
道人辛苦經云水,成塔從來是劫沙。
分類:
作者簡介(方信孺)
方信孺[公元1177年至1222年]字孚若,興化軍(四庫總目作,莆田霞皋)人。生于宋孝宗淳熙四年,卒于寧宗嘉定十五年,年四十六歲。有雋才,未冠能文。周必大、楊萬里頗贊善之。以蔭補番禺尉,治盜有異績。開禧三年,(公元一二零七年)假朝奉郎使金,自春至秋三往返,以口舌折強敵。歷淮東轉運判官,知真州。后奉祠歸,屏居巖穴,放浪詩酒以終。其父為葉颙宰相的女婿,其為葉颙宰相的孫女婿。
《題龍隱巖》方信孺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龍隱巖》是宋代方信孺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雨腳初收魚尾霞,
滿溪流水半溪花。
尋源曾識武陵洞,
泛宅如浮苕水家。
但得嵌空元有路,
何如峭絕不容車。
道人辛苦經云水,
成塔從來是劫沙。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山水景色,表達了對自然景觀的贊美以及人生道路的思考。詩中描述了雨后初晴的景象,夕陽的余暉映照在山水之間,形成了美麗的景色。溪水潺潺流淌,河岸上開滿了花朵。詩人曾經去過武陵洞,尋找泉水的源頭,對自然景觀有所了解。他將自然景色與人類居住的宅院相比,認為自然的美景勝過人工的建筑。雖然自然的山水美景中有一條通往山頂的路徑,但是那條路徑險峻而不容易通行。詩人認為修行的道士苦心經歷了云霧和水流的洗禮,修成道后建塔也是歷經艱難。
賞析:
這首詩詞以山水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自然景觀的美麗和壯麗。詩中使用了豐富的意象,如“雨腳初收魚尾霞”形象地描繪了雨后夕陽的景象。詩人以自然景色為對比,表達了對人工建筑的質疑,認為自然景觀才是真正的美。同時,詩人也通過描寫修行的道士經歷艱難,以及建塔的困難,表達了對修行道路的思考和對修行者的敬意。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示了宋代以山水為題材的詩歌特色。
“但得嵌空元有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lóng yǐn yán
題龍隱巖
yǔ jiǎo chū shōu yú wěi xiá, mǎn xī liú shuǐ bàn xī huā.
雨腳初收魚尾霞,滿溪流水半溪花。
xún yuán céng shí wǔ líng dòng, fàn zhái rú fú sháo shuǐ jiā.
尋源曾識武陵洞,泛宅如浮苕水家。
dàn dé qiàn kōng yuán yǒu lù, hé rú qiào jué bù róng chē.
但得嵌空元有路,何如峭絕不容車。
dào rén xīn kǔ jīng yún shuǐ, chéng tǎ cóng lái shì jié shā.
道人辛苦經云水,成塔從來是劫沙。
“但得嵌空元有路”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