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聾俗本相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聾俗本相輕”出自唐代孟浩然的《贈道士參寥》, 詩句共5個字,詩句拼音為:lóng sú běn xiàng qīng,詩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聾俗本相輕”全詩

    《贈道士參寥》
    蜀琴久不弄,玉匣細塵生。
    絲脆弦將斷,金徽色尚榮。
    知音徒自惜,聾俗本相輕
    不遇鐘期聽,誰知鸞鳳聲。

    分類:

    作者簡介(孟浩然)

    孟浩然頭像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贈道士參寥》孟浩然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道士參繚

    蜀琴久不弄,玉匣細塵生。
    絲脆弦將斷,金徽色尚榮。
    知音徒自惜,聾俗本相輕。
    不遇鐘期聽,誰知鸞鳳聲。

    中文譯文:

    送給參繚道士

    蜀地名琴已經很久不再被彈奏,玉匣慢慢地積塵。
    弦太脆,將要斷裂,琴上的金徽的顏色仍然鮮艷。
    知音者只能自憐,不被世俗所重視。
    無緣聆聽鐘期的音樂,誰能知道鸞鳳般的聲音。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孟浩然借用蜀地名琴的形象來表達自己的心情。蜀琴指的是蜀地所產的名琴,孟浩然以此形象寓意自己的才情橫溢卻無人賞識。他用琴久不弄、玉匣生塵來描述琴的冷落。弦太脆將斷、金徽色仍榮是指品質卓越的琴在長時間未彈奏后依然保持著優美的外觀。

    詩中的知音徒自惜、聾俗本相輕,表達了作者無奈于自己的才華被冷落,而身邊的人卻對琴聲的美妙毫無感覺。最后兩句“不遇鐘期聽,誰知鸞鳳聲”,表達了作者的愿望,希望有機會遇到有眼光欣賞他的人,稱贊他像鸞鳳一般美妙的才華。整首詩以琴為喻,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才華被忽視的無奈和期望能有人欣賞自己的情感。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才情的自信和堅持。

    * 此內容來自古詩詞愛好者,僅供參考

    “聾俗本相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dào shì cān liáo
    贈道士參寥

    shǔ qín jiǔ bù nòng, yù xiá xì chén shēng.
    蜀琴久不弄,玉匣細塵生。
    sī cuì xián jiāng duàn, jīn huī sè shàng róng.
    絲脆弦將斷,金徽色尚榮。
    zhī yīn tú zì xī, lóng sú běn xiàng qīng.
    知音徒自惜,聾俗本相輕。
    bù yù zhōng qī tīng, shéi zhī luán fèng shēng.
    不遇鐘期聽,誰知鸞鳳聲。

    “聾俗本相輕”平仄韻腳

    拼音:lóng sú běn xiàng qīng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聾俗本相輕”的相關詩句

    “聾俗本相輕”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聾俗本相輕”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聾俗本相輕”出自孟浩然的 《贈道士參寥》,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