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南寺裹瀟瀟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泉南寺裹瀟瀟雨”全詩
窗紗破曉斜開扇,簾繡籠陰半上鉤。
少日喜拈春在手,暮年羞戴雪盈頭。
泉南寺裹瀟瀟雨,婉婉一聲無限愁。
分類: 賣花聲
作者簡介(孫惟信)
孫惟信 (公元1179年~1243年)字季蕃,號花翁,開封(今屬河南)人。生于宋孝宗淳熙六年,卒于理宗淳祐三年,年六十五歲。以祖蔭調監,不樂棄去。始婚于婺,后去婺出游。留蘇、杭最久。一榻外無長物,躬婪而食。名重江、浙間,公卿聞其至,皆倒屣而迎長。長身縵袍,氣度疏曠,見者疑為俠客異人。每倚聲度曲,散發橫笛;或奮袖起舞,悲歌慷慨。終老江湖間。淳祐三年客死錢塘,年六十五。與杜范、趙師秀、翁定、劉克莊等交厚。劉克莊為撰墓志銘,稱其“倚聲度曲,公瑾之妙。散發橫笛,野王之逸。奮神起舞,越石之壯也”。方回《瀛奎律髓》卷四二謂“孫季蕃老于花酒,以詩禁僅為詞,皆太平時節閑人也”。《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有《花翁集 》一卷,注云:“ 在江湖中頗有標致,多見前輩,多聞舊事,善雅談,長短句尤工。嘗有官,棄去不仕。”又沈義父《樂府指迷》云:“孫花翁有好詞,亦善運意,但雅正中忽有一兩句市進話,可惜。”有《 花翁詞 》一卷,已佚。趙萬里《校輯宋金元人詞》有輯本。
《禪寂之所有賣花聲出廊廡間清婉動耳》孫惟信 翻譯、賞析和詩意
《禪寂之所有賣花聲出廊廡間清婉動耳》是宋代孫惟信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曲巷深房憶帝州,
賣花庭宇最風流。
窗紗破曉斜開扇,
簾繡籠陰半上鉤。
少日喜拈春在手,
暮年羞戴雪盈頭。
泉南寺裹瀟瀟雨,
婉婉一聲無限愁。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位賣花的人的生活情景。詩人回憶起自己年輕時在帝都的曲巷深宅,賣花庭院是最風雅的地方。清晨,窗簾的紗窗被斜斜地拉開,簾繡的花紋在半開的位置上停住。年輕的時候,詩人喜歡拈弄著春天的花朵,而如今年老,卻感到羞愧,因為頭上的白發如同盈滿了雪。泉南寺被蒙上了瀟瀟細雨,一聲清越的賣花聲無盡地表達出思念和愁苦。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賣花人的生活景象,表達了時光的流轉和人生的變遷。詩人通過敘述自己年輕時在帝都的曲巷深宅,以及賣花庭院的風雅之處,展現了年輕時的豪情壯志和生活的活力。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詩人感到羞愧和苦惱,白發如同雪一般盈滿頭顱,暮年的無奈和滄桑感在詩中得以體現。
詩中的泉南寺被細雨所裹,婉轉的賣花聲傳來,給整首詩詞增添了一絲愁苦和思念之情。這一聲賣花聲,不僅僅是詩人個人生活的寫照,也可以理解為對逝去時光的懷念和對生活變遷的感慨。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詩人的心境和情感,通過對生活細節的描寫,展現了歲月的無情和人生的無奈。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詩人年輕時的豪情壯志和生活的活力,通過對生活細節的描寫,抒發了年老時的羞愧和苦惱,表達了對逝去時光和生活變遷的思考和感慨。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優美,展現了孫惟信獨特的藝術才華。
“泉南寺裹瀟瀟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án jì zhī suǒ yǒu mài huā shēng chū láng wǔ jiān qīng wǎn dòng ěr
禪寂之所有賣花聲出廊廡間清婉動耳
qū xiàng shēn fáng yì dì zhōu, mài huā tíng yǔ zuì fēng liú.
曲巷深房憶帝州,賣花庭宇最風流。
chuāng shā pò xiǎo xié kāi shàn, lián xiù lóng yīn bàn shàng gōu.
窗紗破曉斜開扇,簾繡籠陰半上鉤。
shǎo rì xǐ niān chūn zài shǒu, mù nián xiū dài xuě yíng tóu.
少日喜拈春在手,暮年羞戴雪盈頭。
quán nán sì guǒ xiāo xiāo yǔ, wǎn wǎn yī shēng wú xiàn chóu.
泉南寺裹瀟瀟雨,婉婉一聲無限愁。
“泉南寺裹瀟瀟雨”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