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耳天風聒醉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滿耳天風聒醉醒”全詩
澗懸白練流云液,路夾蒼虬聳石屏。
鳥下老藤搖翠木,僧歸寒屋鑰秋扃。
蕭蕭落日聞笙鶴,滿耳天風聒醉醒。
分類:
作者簡介(孫惟信)
孫惟信 (公元1179年~1243年)字季蕃,號花翁,開封(今屬河南)人。生于宋孝宗淳熙六年,卒于理宗淳祐三年,年六十五歲。以祖蔭調監,不樂棄去。始婚于婺,后去婺出游。留蘇、杭最久。一榻外無長物,躬婪而食。名重江、浙間,公卿聞其至,皆倒屣而迎長。長身縵袍,氣度疏曠,見者疑為俠客異人。每倚聲度曲,散發橫笛;或奮袖起舞,悲歌慷慨。終老江湖間。淳祐三年客死錢塘,年六十五。與杜范、趙師秀、翁定、劉克莊等交厚。劉克莊為撰墓志銘,稱其“倚聲度曲,公瑾之妙。散發橫笛,野王之逸。奮神起舞,越石之壯也”。方回《瀛奎律髓》卷四二謂“孫季蕃老于花酒,以詩禁僅為詞,皆太平時節閑人也”。《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有《花翁集 》一卷,注云:“ 在江湖中頗有標致,多見前輩,多聞舊事,善雅談,長短句尤工。嘗有官,棄去不仕。”又沈義父《樂府指迷》云:“孫花翁有好詞,亦善運意,但雅正中忽有一兩句市進話,可惜。”有《 花翁詞 》一卷,已佚。趙萬里《校輯宋金元人詞》有輯本。
《玲瓏山》孫惟信 翻譯、賞析和詩意
《玲瓏山》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孫惟信。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晉漢高人跡已陳,
同君仙屐叩山靈。
澗懸白練流云液,
路夾蒼虬聳石屏。
鳥下老藤搖翠木,
僧歸寒屋鑰秋扃。
蕭蕭落日聞笙鶴,
滿耳天風聒醉醒。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詩人與同伴共同登上了玲瓏山,感受到了山中的神奇和靈動之處。詩人描述了山澗中懸掛的白練,宛如流動的云霧,路旁的奇石像蒼龍一樣聳立,鳥兒停在老藤上,搖曳著翠綠的枝葉,僧人回到寒冷的房屋,鎖上秋天的門。夕陽下笙簫和鶴的鳴叫聲飄蕩在空中,耳邊充滿了狂風的聲音,這一切令人陶醉,也使人清醒。
賞析:
《玲瓏山》以精湛的描寫和細膩的情感展示了山水之美和自然景色的變幻。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對比,以及韻律的把握,使讀者能夠感受到山中的神奇與靈性。詩人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將山澗、奇石、老藤、僧房、夕陽、笙簫和鶴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動的山水畫面。
詩人通過山水景色的描繪,傳達了對自然的敬畏和對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的思考。山澗中的白練、蒼龍般的奇石、老藤和秋天的門等形象,展示了自然界的無窮魅力和變化。同時,詩人通過描寫僧人回到寒冷的房屋,也表達了人類與自然的聯系和依存關系。
詩詞的音韻和節奏使整首詩讀起來流暢優美,營造出一種寧靜而又動人的氛圍。通過夕陽、笙簫和鶴的形容,詩人增添了一種壯美的情感色彩,使整個詩篇更加生動感人。
總之,《玲瓏山》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展示了山水之美,并融入了人與自然的情感與互動,使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和詩人的情感體驗。
“滿耳天風聒醉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íng lóng shān
玲瓏山
jìn hàn gāo rén jī yǐ chén, tóng jūn xiān jī kòu shān líng.
晉漢高人跡已陳,同君仙屐叩山靈。
jiàn xuán bái liàn liú yún yè, lù jiā cāng qiú sǒng shí píng.
澗懸白練流云液,路夾蒼虬聳石屏。
niǎo xià lǎo téng yáo cuì mù, sēng guī hán wū yào qiū jiōng.
鳥下老藤搖翠木,僧歸寒屋鑰秋扃。
xiāo xiāo luò rì wén shēng hè, mǎn ěr tiān fēng guā zuì xǐng.
蕭蕭落日聞笙鶴,滿耳天風聒醉醒。
“滿耳天風聒醉醒”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