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慣聽浪淘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扁舟慣聽浪淘聲”全詩
唯有江豚吹白浪,夜來還抱石頭城。
分類:
作者簡介(錢謙益)

錢謙益(1582—1664),字受之,號牧齋,晚號蒙叟,東澗老人。學者稱虞山先生。清初詩壇的盟主之一。常熟人。明史說他“至啟、禎時,準北宋之矩矱” 明萬歷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進士,他是東林黨的領袖之一,官至禮部侍郎,因與溫體仁爭權失敗而被革職。在明末他作為東林黨首領,已頗具影響。馬士英、阮大鋮在南京擁立福王,錢謙益依附之,為禮部尚書。后降清,仍為禮部侍郎。
《棹歌十首為豫章劉遠公題扁舟江上圖》錢謙益 翻譯、賞析和詩意
《棹歌十首為豫章劉遠公題扁舟江上圖》是清代錢謙益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扁舟慣聽浪淘聲,
昨天危沙今日平。
唯有江豚吹白浪,
夜來還抱石頭城。
詩意:
這首詩以豫章劉遠公所畫的《扁舟江上圖》為題,表達了作者對江河景色的感慨和描繪。詩人通過描述扁舟在江上航行時所聽到的浪聲,抒發了對自然景色的欣賞和對江河流轉的感嘆。詩中還涉及到昨天危險的沙灘如今變得平緩,唯有江中的江豚悠閑地吹著白浪,夜晚來臨時還停泊在石頭城邊。整首詩以簡潔的詞語展現了江河的變幻和自然景色的美妙。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示了江河景色的變化和自然之美,給人以清新、明朗的感覺。詩人通過描寫扁舟聽浪淘聲的習慣,展現了江河流水的悠遠和無窮的變化。詩中的“昨天危沙今日平”形象地表達了時間的推移和河道的變遷,以及人們對于安全和和平的向往。而“唯有江豚吹白浪,夜來還抱石頭城”則描繪了江中的江豚在夜晚歸巢,以及江邊石頭城的靜謐和守望。
整首詩以簡練而有力的語言勾勒出江河景色的變幻和自然之美,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展示了詩人對自然的敏感和對生活的感悟。讀者在欣賞這首詩詞時,可以感受到江河景色的壯麗和流轉,以及對和平和寧靜的向往。
“扁舟慣聽浪淘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ào gē shí shǒu wèi yù zhāng liú yuǎn gōng tí piān zhōu jiāng shàng tú
棹歌十首為豫章劉遠公題扁舟江上圖
piān zhōu guàn tīng làng táo shēng, zuó tiān wēi shā jīn rì píng.
扁舟慣聽浪淘聲,昨天危沙今日平。
wéi yǒu jiāng tún chuī bái làng, yè lái huán bào shí tou chéng.
唯有江豚吹白浪,夜來還抱石頭城。
“扁舟慣聽浪淘聲”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