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園欲懶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鄉園欲懶歸”全詩
移職自樊衍,芳聲聞帝畿。
昔余臥林巷,載酒過柴扉。
松菊無時賞,鄉園欲懶歸。
分類:
作者簡介(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聞裴侍御朏自襄州司戶除豫州司戶,因以投寄》孟浩然 翻譯、賞析和詩意
聞裴侍御朏自襄州司戶除豫州司戶,因以投寄
故人荊府掾,尚有柏臺威。
移職自樊衍,芳聲聞帝畿。
昔余臥林巷,載酒過柴扉。
松菊無時賞,鄉園欲懶歸。
詩詞的中文譯文:
聽說裴朏從襄州司戶調任到豫州司戶,因此寄給他這首詩。
故人是指裴朏,他曾在荊州擔任掾史一職,現在他又在豫州有著崇高的地位。
他的聲名已經傳到了朝廷。
過去我在林巷中度日,掛圖在柴門前,以酒為伴。
現在無法在松樹和菊花開放時看到美景,
心里覺得鄉園很想歸去。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孟浩然對裴朏的思念之情。
裴朏調職到豫州后,孟浩然無法和他一起在鄉園中欣賞松樹和菊花的美景,心里感到非常想念鄉園的生活。
整首詩以寄托思念之情為主線,通過描寫自然景色和鄉園生活來表達詩人對故人的思念之情。
詩中的松樹和菊花被賦予了象征的意義,代表著鄉園生活的滋味和詩人對故人的思念之情。
通過這首詩,詩人表達了對故人的思念之情和對田園生活的向往之情,展現了唐代田園詩的特點。同時,詩中的松樹和菊花也象征了詩人的心靈世界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整首詩簡潔明快,意境清新,表達了詩人真摯的感情和對鄉園生活的向往。
“鄉園欲懶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én péi shì yù fěi zì xiāng zhōu sī hù chú yù zhōu sī hù, yīn yǐ tóu jì
聞裴侍御朏自襄州司戶除豫州司戶,因以投寄
gù rén jīng fǔ yuàn, shàng yǒu bǎi tái wēi.
故人荊府掾,尚有柏臺威。
yí zhí zì fán yǎn, fāng shēng wén dì jī.
移職自樊衍,芳聲聞帝畿。
xī yú wò lín xiàng, zài jiǔ guò chái fēi.
昔余臥林巷,載酒過柴扉。
sōng jú wú shí shǎng, xiāng yuán yù lǎn guī.
松菊無時賞,鄉園欲懶歸。
“鄉園欲懶歸”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