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風鳴兩岸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風鳴兩岸葉”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 詩句共5個字,詩句拼音為:fēng míng liǎng àn yè,詩句平仄:平平仄仄仄。

    “風鳴兩岸葉”全詩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
    山暝聞猿愁,滄江急夜流。
    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游。
    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

    作者簡介(孟浩然)

    孟浩然頭像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翻譯及注釋

    翻譯
    山色昏暗聽到猿聲使人生愁,桐江蒼茫夜以繼日向東奔流。兩岸風吹樹動枝葉沙沙作響,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葉孤舟。
    建德風光雖好卻非我的故土,我仍然懷念揚州的故交老友。相憶相思我抑不住涕淚兩行,遙望海西頭把愁思寄去揚州。

    注釋
    (1)桐廬江:即桐江,在今浙江省桐廬縣境。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舊游:指故交。
    (2)暝:指黃昏。
    (3)滄江:指桐廬江。滄同“蒼”,因江色蒼青,故稱。
    (4)建德:唐時郡名,今浙江省建德縣一帶。非吾土:不是我的故鄉。王粲《登樓賦》:“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5)維揚:即揚州。《洞書·禹貢》:“淮海維揚州。”
    (6)遙寄:遠寄。海西頭:指揚州。隋煬帝《泛龍舟歌》:“借問揚州在何處,淮南江北海西頭。”因古揚州幅員遼闊,東臨大海,故稱。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鑒賞

      這首詩在意境上顯得清寂或清峭,情緒上則帶著比較重的孤獨感。

      詩題點明是乘舟停宿桐廬江的時候,懷念揚州(即廣陵)友人之作。桐廬江為錢塘江流經桐廬縣一帶的別稱。“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首句寫日暮、山深、猿啼。詩人佇立而聽,感覺猿啼似乎聲聲都帶著愁情。環境的清寥,情緒的黯淡,于一開始就顯露了出來。次句滄江夜流,本來已給舟宿之人一種不平靜的感受,再加上一個“急”字,這種不平靜的感情,便簡直要激蕩起來了,它似乎無法控制,而像江水一樣急于尋找它的歸宿。接下去“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語勢趨向自然平緩了。但風不是徐吹輕拂,而是吹得木葉發出鳴聲,其急也應該是如同江水的。有月,照說也還是一種慰藉,但月光所照,惟滄江中之一葉孤舟,詩人的孤寂感,就更加要被觸動得厲害了。如果將后兩句和前兩句聯系起來,則可以進一步想象風聲伴著猿聲是作用于聽覺的,月涌江流不僅作用于視覺,同時還有置身于舟上的動蕩不定之感。這就構成了一個深遠清峭的意境,而一種孤獨感和情緒的動蕩不寧,都蘊含其中了。

      詩人之所以在宿桐廬江時會有這樣的感受,是因為“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游。”建德當時為桐廬鄰縣,這里即指桐廬江流境。維揚,揚州的古稱。按照詩人的訴說,一方面是因為此地不是他自己的故鄉,“雖信美而非吾士”,有獨客異鄉的惆悵;另一方面,是懷念揚州的老朋友。這種思鄉懷友的情緒,在眼前這特定的環境下,相當強烈,不由得潸然淚下。他幻想憑著滄江夜流,把他的兩行熱淚帶向大海,帶給在大海西頭的揚州舊友。

      這種凄惻的感情,如果說只是為了思鄉和懷友,那是不夠的。孟浩然出游吳越,是他四十歲去長安應試失敗后,為了排遣苦悶而作長途跋涉的。“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自洛之越》),這種漫游,就被罩上一種悒悒不歡的情緒。然而在詩中,詩人只淡淡地把“愁”說成是懷友之愁,而沒有往更深處去揭示。這可以看作孟浩然寫詩“淡”的地方。孟浩然作詩,原是“遇思入詠”,不習慣于攻苦著力的。然而,這樣淡一點著筆,對于這首詩卻是有好處的。一方面,對于他的老朋友,只要點到這個地步,朋友自會了解。另一方面,如果把那種求仕失敗的心情,說得過于刻露,反而會帶來塵俗乃至寒傖的氣息,破壞詩所給人的清遠的印象。

      除了感情的表達值得讀者注意以外,詩人在用筆上也有輕而淡的一面。全詩讀起來只有開頭兩句“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中的“愁”、“急”二字給人以經營錘煉的感覺,其余即不見有這樣的痕跡。特別是后半抒情,更像是脫口而出,跟朋友談心。但即使是開頭的經營,也不是追求強刺激,而是為了讓后面發展得更自然一些,減少文字上的用力。因為這首詩,根據詩題“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寫不好可能使上下分離,前面是“宿”,下面是“寄”,前后容易失去自然的過渡和聯系。而如果在開頭不顧及后面,單靠后面來彌補這種聯系,會分外顯得吃力。現在頭一句著一個“愁”字,便為下面作了張本。第二句寫滄江夜流,著一“急”字,就暗含“客心悲未央”的感情,并給傳淚到揚州的想法提供了根據。同時,從環境寫起,寫到第四句,出現了“月照一孤舟”,這舟上作客的詩人所面臨的環境既然是那樣孤寂和清峭,從而生出“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游”的想法便非常自然了。因此,可以說這首詩后面用筆的輕和淡,跟開頭稍稍用了一點力氣,是有關系的。沒有開頭這點代價,后面說不定就要失去渾成和自然。

      孟浩然寫詩,“遇思入詠”,是在真正有所感時才下筆的。詩興到時,他也不屑于去深深挖掘,只是用淡淡的筆調把它表現出來。那種不過分沖動的感情,和渾然而就的淡淡詩筆,正好吻合,韻味彌長。這首詩也表現了這一特色。

    “風鳴兩岸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ù tóng lú jiāng jì guǎng líng jiù yóu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

    shān míng wén yuán chóu, cāng jiāng jí yè liú.
    山暝聞猿愁,滄江急夜流。
    fēng míng liǎng àn yè, yuè zhào yī gū zhōu.
    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jiàn dé fēi wú tǔ, wéi yáng yì jiù yóu.
    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游。
    hái jiāng liǎng xíng lèi, yáo jì hǎi xī tóu.
    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

    “風鳴兩岸葉”平仄韻腳

    拼音:fēng míng liǎng àn yè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六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風鳴兩岸葉”的相關詩句

    “風鳴兩岸葉”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風鳴兩岸葉”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風鳴兩岸葉”出自孟浩然的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