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尋靜者論”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將尋靜者論”全詩
左右林野曠,不聞朝市喧。
釣竿垂北澗,樵唱入南軒。
書取幽棲事,將尋靜者論。
分類:
作者簡介(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澗南即事,貽皎上人》孟浩然 翻譯、賞析和詩意
澗南即事,貽皎上人
弊廬在郭外,素產惟田園。
左右林野曠,不聞朝市喧。
釣竿垂北澗,樵唱入南軒。
書取幽棲事,將尋靜者論。
中文譯文:
低矮的茅屋建在城郊之外,唯有田園是我的主要財產。
我四周是遼闊的林野,聽不到朝市的嘈雜聲。
我的釣竿垂落在北邊的溪澗,樵夫的歌聲傳入南邊的軒門。
我拿起書來,書寫著幽居生活的事情,準備將來尋找與我相守靜謐的人探討。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孟浩然的生活狀態和人生態度。他住在城市郊區的一所簡陋的茅屋中,最為珍貴的財產是周圍的田園。他心靈追求寧靜,遠離繁雜的市井喧囂。他喜歡在北邊的溪澗垂釣,靜靜地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他也欣賞南邊樵夫的歌聲,將這些幽靜的景象與自己的幽居生活相對應。
賞析:
這首詩詞展現了作者追求寧靜和獨處的心理狀態,并且將自然景觀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通過對自然的感悟,作者表達了對繁華世界的疏遠與淡泊。整首詩詞清麗自然,字里行間透露出一種超脫塵俗的情感。作者以簡約的語言表達了對繁華世界的厭倦,對追求心靈寧靜的渴望。這種對自然與幽靜生活的向往,也體現了唐代文人士人們對田園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整首詩的詩意韻味十分深遠,給人帶來一種清新、閑適的感覺,值得品味和細細品味。
“將尋靜者論”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àn nán jí shì, yí jiǎo shàng rén
澗南即事,貽皎上人
bì lú zài guō wài, sù chǎn wéi tián yuán.
弊廬在郭外,素產惟田園。
zuǒ yòu lín yě kuàng, bù wén cháo shì xuān.
左右林野曠,不聞朝市喧。
diào gān chuí běi jiàn, qiáo chàng rù nán xuān.
釣竿垂北澗,樵唱入南軒。
shū qǔ yōu qī shì, jiāng xún jìng zhě lùn.
書取幽棲事,將尋靜者論。
“將尋靜者論”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仄韻) 去聲十四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