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風拂襟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天風拂襟袂”全詩
路盤層頂上,人在半空行。
水色云含白,禽聲谷應清。
天風拂襟袂,縹緲覺身輕。
分類:
作者簡介(周敦頤)

周敦頤,宋營道樓田堡(今湖南道縣)人,北宋著名哲學家,是學術界公認的宋明理學開山鼻祖。“兩漢而下,儒學幾至大壞。千有馀載,至宋中葉,周敦頤出于舂陵,乃得圣賢不傳之學,作《太極圖說》、《通書》,推明陰陽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學傳》將周子創立理學學派提高到了極高的地位。
《大林寺》周敦頤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大林寺》是宋代文學家周敦頤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三月僧房暖,
林花互照明。
路盤層頂上,
人在半空行。
水色云含白,
禽聲谷應清。
天風拂襟袂,
縹緲覺身輕。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春日里,周敦頤身處大林寺中的景象。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溫暖和生機盎然,以及自然界的美妙景色和寧靜。詩中的景物和意象通過細膩的描繪展現出來,傳達出一種寧靜、舒適和超凡的感覺。
賞析:
詩的開篇,“三月僧房暖”,給人以溫馨宜人的感覺,春日陽光照耀下的僧房溫暖宜人。接著,“林花互照明”,描繪了林中的花朵相互輝映的美景,表達了大自然的生機勃勃和美麗。下文描述了一條彎曲的小路盤旋而上,“路盤層頂上,人在半空行”,給人一種登高遠望的感覺,仿佛人在半空中行走,與天空和大地相連。這種超凡的感受與佛教思想中追求心靈超脫的境界相呼應。
接下來,“水色云含白”,描述了天空中的云彩像水一樣純凈,白云融入藍天,給人以寧靜和悠遠之感。同時,“禽聲谷應清”,傳達出山谷中鳥兒的鳴叫聲清脆悅耳,與大自然和諧共鳴。最后兩句,“天風拂襟袂,縹緲覺身輕”,描繪了天風輕拂衣袂的感受,以及一種身心輕松的感覺,似乎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身體和靈魂都得到了解放。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寧靜美好的春日景象,通過對大自然的描繪,表達了人與自然的融合和心靈的超越,寄托了作者對寧靜、超然和自由境界的追求。這首詩詞在宋代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周敦頤以獨特的詩意表達方式傳達了他的哲學思想和對人生境界的追求。
“天風拂襟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 lín sì
大林寺
sān yuè sēng fáng nuǎn, lín huā hù zhào míng.
三月僧房暖,林花互照明。
lù pán céng dǐng shàng, rén zài bàn kōng xíng.
路盤層頂上,人在半空行。
shuǐ sè yún hán bái, qín shēng gǔ yīng qīng.
水色云含白,禽聲谷應清。
tiān fēng fú jīn mèi, piāo miǎo jué shēn qīng.
天風拂襟袂,縹緲覺身輕。
“天風拂襟袂”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八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