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信春寒瘦杏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肯信春寒瘦杏花”全詩
重簾深處無風雨,肯信春寒瘦杏花。
分類:
作者簡介(高明)
高明(約1305~約1371) 元代戲曲家。字則誠,號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受業于縣人黃溍時,成古典名劇《琵琶記》。元代戲曲作家。瑞安屬古永嘉郡,永嘉亦稱東嘉,故后人稱他為高東嘉。他的長輩、兄弟均能詩擅文。他曾從名儒黃□游,黃為官清廉,并以至孝見稱。高明的思想、品格受家庭、老師影響頗深。明代萬歷刻本《琵琶記》插圖高明青年時期用世之心很盛,元順帝至正五年(1345)以《春秋》考中進士,歷任處州錄事、江浙行省丞相掾、福建行省都事等職。高明為官清明練達,曾審理四明冤獄,郡中稱為神明。他能關心民間疾苦,不屈權勢,受到治下百姓愛戴,處州期滿離任時,百姓曾為他立碑。
《暮春即事》高明 翻譯、賞析和詩意
《暮春即事》是元代詩人高明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楊柳樓前白鼻騧,
金鞍被了喚名娃。
重簾深處無風雨,
肯信春寒瘦杏花。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春天即將過去的景象。詩人通過描述樓前的白色駿馬、被鑲金鞍轡的名叫娃的馬匹,以及厚重窗簾后靜謐的氛圍,表達了春天即將結束的寂靜和冷寂。詩人又用“春寒瘦杏花”來形容春天的凋零和稀薄,傳達了他對時光流轉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和感慨。
賞析:
《暮春即事》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春天逝去的感嘆和思考。首先,楊柳樓前的白鼻騧和金鞍喚名娃,形象生動地描繪了馬匹的美麗和高貴,也暗示了繁華的春天即將過去。接著,詩人通過“重簾深處無風雨”的描寫,營造出一個安靜、幽深的場景,表達出春天即將結束的寂靜感。最后,詩人用“春寒瘦杏花”這一形象的比喻,表達了對短暫春天凋零和漸行漸遠的思考和感慨。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對光陰流轉和生命短暫性的體悟,同時也傳遞了對春天逝去的感傷和對變遷不可抗拒的思考。這種對時間流逝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使得這首詩具有一種深遠的哲理意味,引發人們對生命的珍視和對時光流轉的思考。
“肯信春寒瘦杏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ù chūn jí shì
暮春即事
yáng liǔ lóu qián bái bí guā, jīn ān bèi le huàn míng wá.
楊柳樓前白鼻騧,金鞍被了喚名娃。
zhòng lián shēn chù wú fēng yǔ, kěn xìn chūn hán shòu xìng huā.
重簾深處無風雨,肯信春寒瘦杏花。
“肯信春寒瘦杏花”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