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短輕重知多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長短輕重知多少”全詩
前聲穿云出山久,后音待月揮槌難。
長短輕重知多少,斷續參差不奇偶。
敲殘一百余八聲,樹色糢糊落星。
分類:
作者簡介(謝枋得)

謝枋得(1226~1289年):南宋進士,江西信州弋陽人,字君直,號疊山,別號依齋,擔任六部侍郎,聰明過人,文章奇絕;學通“六經”,淹貫百家,帶領義軍在江東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國,作品收錄在《疊山集》。
《書林十景詩》謝枋得 翻譯、賞析和詩意
《書林十景詩》是謝枋得所作,描繪了書林中的十個景點。以下是我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書林十景詩》
仰山梵剎萬竹間,
巨鯨吼動天風寒。
前聲穿云出山久,
后音待月揮槌難。
長短輕重知多少,
斷續參差不奇偶。
敲殘一百余八聲,
樹色糢糊落星。
中文譯文:
仰望山峰,梵音在萬竹之間傳來,
巨鯨的吼聲震動著寒冷的天風。
前半聲音穿越云霧已久,
后半聲音等待月光揮動槌子難以實現。
長的、短的、輕的、重的音節不計其數,
斷斷續續、參差不齊,沒有規律可循。
一共敲響了一百零八下,
樹的顏色模糊了,宛如落下的星星。
詩意和賞析:
《書林十景詩》以描繪書林中的景色和聲音為主題,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和聲音的形容,展示了作者對書林的獨特感受。
首先,詩中提到了仰望山峰和萬竹之間傳來的梵音,給人一種寧靜而神秘的感覺。梵剎是佛寺的意思,表明書林中有一座佛寺,佛寺的鐘聲悠遠而悠長。
接著,詩中用"巨鯨吼動天風寒"的形象描述了鐘聲的聲音。這種形象化的描寫使得讀者能夠感受到鐘聲的威力和震撼力,同時也增加了整首詩的氛圍。
在詩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了前聲和后音。前聲穿越云霧已久,后音則等待著月光的到來才能被揮動槌子敲響。這種描述給人一種時間的延續感和對自然界變化的觀察。
接下來,作者通過描述音節的長短、輕重,以及斷續的節奏,展示了槌子敲擊的復雜性和多樣性。這里的長短輕重既可以理解為音節的不同長短和音量的輕重,也可以代表人生中的各種變化和起伏。
最后,詩中提到一共敲響了一百零八下,樹的顏色變得模糊,如同落下的星星。一百零八是佛教中的特殊數字,也是佛珠上的數目,這里可能暗示了佛教的影響和佛教信仰對作者的啟發。
整首詩通過景物描寫和聲音形容,展示了作者對書林景色和鐘聲的感受,同時也融入了對時間、音節和人生的思考。這首詩以其獨特的表達方式和意境給讀者帶來了一種思索和遐想的空間。
“長短輕重知多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ū lín shí jǐng shī
書林十景詩
yǎng shān fàn chà wàn zhú jiān, jù jīng hǒu dòng tiān fēng hán.
仰山梵剎萬竹間,巨鯨吼動天風寒。
qián shēng chuān yún chū shān jiǔ, hòu yīn dài yuè huī chuí nán.
前聲穿云出山久,后音待月揮槌難。
cháng duǎn qīng zhòng zhī duō shǎo, duàn xù cēn cī bù jī ǒu.
長短輕重知多少,斷續參差不奇偶。
qiāo cán yī bǎi yú bā shēng, shù sè mó hu luò xīng.
敲殘一百余八聲,樹色糢糊落星。
“長短輕重知多少”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去聲十八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