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愁有鳳無人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只愁有鳳無人識”全詩
只愁有鳳無人識,卻指凡禽誤世間。
分類:
作者簡介(曹豳)
曹豳(bīn)(1170-1249)字西士,號東畝,一作東猷,溫州瑞安(今屬浙江 )人。嘉泰二年(1202)進士。授安吉州教授,調重慶府司法參軍,改知建昌。紹定六年(1233 ),擢秘書丞 ,兼倉部郎官。端平元年(1234 ),除浙西提舉常平,移浙東提點刑獄。嘉熙初,召為左司諫。與王萬、郭磊卿、徐清叟俱負直聲,時號“嘉熙四諫”。嘉熙三年(1239),知福州,以禮部侍郎召,為臺臣所沮,遂守寶章閣待制致仕。淳祐九年卒,年八十,謚文恭 。劉克莊為撰神道碑(《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四),《宋史》附《曹叔遠傳》。《全宋詞》輯其詞二首。
《鳳凰山》曹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鳳凰山》是宋代詩人曹豳創作的一首詩。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鳳凰已經離去多年,至今人們稱之為鳳凰山。
我只為鳳凰無人知曉而感到憂慮,其他普通的禽鳥卻被誤認為鳳凰存在于世間。
詩意:
《鳳凰山》以鳳凰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鳳凰的敬仰和無奈。鳳凰是傳說中的神鳥,象征著吉祥、美好和不朽。然而,鳳凰已經離去多年,只能通過人們的稱呼來延續其存在的意義。作者感到遺憾的是,鳳凰雖然已經不存在,但卻有許多普通的禽鳥被人們錯誤地稱之為鳳凰,鳳凰的珍貴與獨特被世人所誤解。
賞析:
這首詩以鳳凰為象征,通過鳳凰的離去和被誤認的情節,抒發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鳳凰象征著稀世珍寶和非凡的存在,而作者以鳳凰為主題,表達了對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和對世人認知的無奈。詩中的"鳳凰山"是一個虛擬的地方,它并不真實存在,只是人們對鳳凰的稱呼和想象。
詩人通過對鳳凰的描繪,反映了人們對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傳統文化中寓意深遠的象征物的向往。鳳凰的離去使人們感到失落和空虛,而被誤認的普通禽鳥則凸顯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誤解和對珍貴事物的忽略。
通過鳳凰的形象,詩人提醒人們珍惜美好的事物,不要輕易將其模糊化或混淆,同時也反思了人們對于珍貴事物的認知和理解。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鳳凰的思念和對世人認知的思考,給人以深思和遙遠的意境。
“只愁有鳳無人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huáng shān
鳳凰山
fèng qù liáo liáo jīn jǐ nián, zhì jīn rén huàn fèng huáng shān.
鳳去寥寥今幾年,至今人喚鳳凰山。
zhǐ chóu yǒu fèng wú rén shí, què zhǐ fán qín wù shì jiān.
只愁有鳳無人識,卻指凡禽誤世間。
“只愁有鳳無人識”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