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何足驚人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老夫何足驚人眼”全詩
老夫何足驚人眼,為有猿猴把釣竿。
分類:
作者簡介(高翥)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音同“著”)。字九萬,號菊磵(古同“澗”),余姚(今屬浙江)人。游蕩江湖,布衣終身。是江南詩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稱。高翥少有奇志,不屑舉業,以布衣終身。他游蕩江湖,專力于詩,畫亦極為出名。晚年貧困潦倒,無一椽半畝,在上林湖畔搭了個簡陋的草屋,小僅容身,自署“信天巢”。72歲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與湖山長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雜興》高翥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雜興》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高翥。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短帽輕盈出晚巒,
兒童夾道競來看。
老夫何足驚人眼,
為有猿猴把釣竿。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老人戴著輕盈的短帽從晚巒山間走出來,引起了周圍兒童的好奇和競相觀看。然而,老人并不認為自己有什么引人注目之處,因為他只是拿著一根釣竿,而有猿猴卻在他身邊。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生動的描寫,展現了一個情景,既有現實的場景,又有一種寓意的含義。詩中的短帽輕盈,給人一種輕快的感覺,而晚巒山則暗示了一個山間的景致。兒童夾道競來看,顯示了他們對新奇事物的好奇心和活潑的天性。
然而,詩的重點并不在于老人戴著短帽從山間走出來,而是通過這一情景來傳達一種思想。老人自稱為"老夫",自謙地說自己并不足以引起人們的注意。他認為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老人,只是拿著一根普通的釣竿而已。
但是,這個自謙的老人身邊卻有猿猴。猿猴在中國文化中象征著機智、靈活和聰明。通過猿猴的形象,詩人在暗示著老人的內在價值和智慧。老人身邊的猿猴把釣竿,表明老人雖然自謙,但實際上具有超出尋常的智慧和能力。
整首詩詞通過簡短而精練的語言,以一種隱喻的方式傳達了一種深刻的思想:人們不應僅憑外表來評判他人的價值,每個人都可能擁有內在的智慧和才能。這種思想在宋代文人中頗為流行,而這首詩詞則是其中的一例。
“老夫何足驚人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xìng
雜興
duǎn mào qīng yíng chū wǎn luán, ér tóng jiā dào jìng lái kàn.
短帽輕盈出晚巒,兒童夾道競來看。
lǎo fū hé zú jīng rén yǎn, wèi yǒu yuán hóu bǎ diào gān.
老夫何足驚人眼,為有猿猴把釣竿。
“老夫何足驚人眼”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五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