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為期兮時已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秋為期兮時已征”全詩
繁霜降兮草木零。
秋為期兮時已征。
思美人兮愁屏營。
分類:
作者簡介(張衡)

張衡(78-139),字平子,漢族,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制圖學家、文學家、學者,在漢朝官至尚書,為我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由于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曾將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
《嘆》張衡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嘆》
朝代:未知
作者:張衡
大火流兮草蟲鳴,
繁霜降兮草木零。
秋為期兮時已征,
思美人兮愁屏營。
中文譯文:
熊熊大火流動,草蟲鳴叫。
繁密的霜降臨,草木凋零。
秋天已經到來,時間已經流逝,
思念美人,憂愁遮掩。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秋天的景象,并表達了詩人對美人的思念和憂愁之情。
詩的開頭,詩人描述了大火流動和草蟲的鳴叫,這可以被視為秋天的一個特征。大火流動可能指的是秋天里燃燒的落葉,而草蟲的鳴叫則暗示了秋季蟲鳴的聲音。
接著,詩人描述了繁密的霜降臨和草木凋零。這表明秋天已經深入,寒冷的霜開始降臨,草木開始凋零,暗示著季節的變遷和生命的衰敗。
在下兩句中,詩人明確指出秋天已經來臨,時間已經過去。這里的“秋為期”可以理解為秋天作為一個期限或標志,而“時已征”則暗示時間的推移,意味著過去的時光已經不可挽回。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美人的思念和憂愁之情。詩人借助美人的形象,表達了對愛情和溫柔的渴望,以及思念之情的強烈。
整首詩通過描繪秋天的景象,抒發了詩人對美人的思念和對光陰流逝的憂愁之情。詩人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將個人情感與季節變遷相結合,給讀者帶來了對自然和愛情的共鳴和感悟。
“秋為期兮時已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àn
嘆
dà huǒ liú xī cǎo chóng míng.
大火流兮草蟲鳴。
fán shuāng jiàng xī cǎo mù líng.
繁霜降兮草木零。
qiū wéi qī xī shí yǐ zhēng.
秋為期兮時已征。
sī měi rén xī chóu bīng yíng.
思美人兮愁屏營。
“秋為期兮時已征”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平韻) 下平十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