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日暮征帆何處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日暮征帆何處泊”出自唐代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送杜晃進士之東吳》, 詩句共7個字,詩句拼音為:rì mù zhēng fān hé chǔ pō,詩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日暮征帆何處泊”全詩

    《送杜十四之江南/送杜晃進士之東吳》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淼茫。
    (淼茫 同:渺)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分類: 離別

    作者簡介(孟浩然)

    孟浩然頭像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送杜十四之江南/送杜晃進士之東吳翻譯及注釋

    翻譯
    兩湖江浙緊接壤,河道縱橫水為鄉。您去正值春江滿,煙云彌漫水茫茫。
    暮色深沉天已晚,孤舟一葉停何方?心隨友人望天涯,無限思念痛斷腸。

    注釋
    ⑴杜十四:杜晃,排行十四。之:去,到。
    ⑵荊吳:荊是古代楚國的別名,在今湖北、湖南一帶。吳也是古代國名,在今江蘇、安徽、浙江一帶。荊吳在這里泛指江南。為:一作“連”。
    ⑶春江:一作“江村”。淼茫:即渺茫。
    ⑷何處泊:一作“何處泊”。
    ⑸天涯:猶天邊。指極遠的地方。

    送杜十四之江南/送杜晃進士之東吳賞析

    周嘯天

      這是一首送別詩。揆之元楊載《詩法家數》:“凡送人多托酒以將意,寫一時之景以興懷,寓相勉之詞以致意”,如果說這是送別詩常見的寫法,那么,相形之下,孟浩然這首詩就顯得頗為出格了。

      詩題一作“送杜晃進士之東吳”。唐時所謂“進士”,實后世所謂舉子(舉進士)。得第者則稱“前進士”。可見杜晃此去東吳,是落魄的。

      詩開篇就是“荊吳相接水為鄉”,既未點題意,也不言別情,全是送者對行人一種寬解安慰的語氣。以“荊吳相接”幾個字將千里之遙寫得近如比鄰,給人以比鄰咫尺之感,恰似說“天涯若比鄰”,“誰道滄江吳楚分”。說兩地,實際已暗關送別之事。但先作寬慰,超乎送別詩常法,卻別具生活情味:落魄遠游的人是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持與鼓勵的。這里就有勸杜晃放開眼量的意思。長江中下游地區,素稱水鄉。不說“水鄉”而說“水為鄉”,意味雋永:以水為鄉的荊吳人對飄泊生活習以為常,不以暫離為憾事。“水為鄉”描出江南特點,也有以水為家之意。語屬寬解,情實至深。這樣說來雖含“扁舟暫來去”意,卻又不著一字,造語洗煉、含蓄。此句初讀似信口而出的常語,細咀其味無窮。若作“荊吳相接為水鄉”,則詩味頓時“死于句下”。

      “君去春江正淼茫”。此承“水為鄉“說到正題上來,話仍平淡。“君去”是眼前事,“春江正淼茫”是眼前景,寫來幾乎不用費心思。但這尋常之事與尋常之景聯系在一起,又產生一種味外之味。“春江淼茫”,春江水滿,正好行船,含有祝友人一帆風順之意,但“淼茫”二字又透出凄惘之情。“淼茫”一詞包含著復雜的情感,從字面上來看它是描寫眼前景:春江上煙波浩淼,雨霧蒙蒙,其實是寫詩人心中的茫然,寫出詩人送別友人時的悵然若失。既有喜“君去”得航行之便,也有恨“君去”太疾之意,景中有情在,讓讀者自去體味。這就是“素處以默,妙機其微”(司空圖《詩品·沖淡》)了。

      “日暮征帆何處泊”,撇景入情。朋友剛才出發,便想到“日暮征帆何處泊”,聯系上句,這一問來得十分自然。春江渺茫與征帆一片,形成一個強烈對比。闊大者愈見闊大,渺小者愈見渺小。由景入情,抒發別緒。寫出友人的孤單寂寞。友人走后,詩人遙望江面,但見“日暮孤帆”,航行在渺茫春江之上,于是代人設想,船停何處?投宿何方?通過渺茫春江與孤舟一葉的強烈對照,發出深情一問,對朋友的關切和依戀在這一問中表達得淋漓盡致。同時,揣度行蹤,可見送者的心追逐友人東去,又表現出一片依依惜別之情。這一問實在是情至之文。

      “天涯一望斷人腸”,詩人遙望漸行漸遠的行舟,送行者放眼天涯,極視無見,不禁情如春江,洶涌澎湃。“斷人腸”將別情推向高潮,在高潮中結束全詩,離愁別恨,悠然不盡。“斷人腸”點明別情,卻并不傷于盡露,可謂“不勝歧路之泣”(蔣仲舒評)。原因在于前三句已將此情孕育充分,結句點破,恰如水庫開閘,感情的洪流一涌而出,源源不斷。若無前三句的蓄勢,就達不到這樣持久動人的效果。

      此詩前三句全出以送者口吻,“其淡如水,其味彌長”,已經具有詩人風神散朗的自我形象。末句“天涯一望”四字,更勾畫出“解纜君已遙,望君猶佇立”(王維《齊州送祖三》)的送者情態,十分生動。讀者在這里看到的,與其“說是孟浩然的詩,倒不如說是詩的孟浩然,更為準確”(聞一多《唐詩雜論》)。

      此詩用散行句式,如行云流水,近歌行體,寫得頗富神韻,不獨在謀篇造語上出格,自然流暢地表現了詩人對友人杜晃的深切懷念,也體現出詩人與友人杜晃之間的真摯友誼。詩中四句從寫景入筆,寓主觀感情于客觀景象之中,使客觀的景象染上濃重的主觀感情的色彩。

    送杜十四之江南/送杜晃進士之東吳創作背景

      孟浩然友人杜晃要離開荊地到東吳,孟浩然為友人杜晃送行而寫下此首送別詩。

    “日暮征帆何處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dù shí sì zhī jiāng nán sòng dù huǎng jìn shì zhī dōng wú
    送杜十四之江南/送杜晃進士之東吳

    jīng wú xiāng jiē shuǐ wèi xiāng, jūn qù chūn jiāng zhèng miǎo máng.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淼茫。
    miǎo máng tóng: miǎo
    (淼茫 同:渺)
    rì mù zhēng fān hé chǔ pō, tiān yá yī wàng duàn rén cháng.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日暮征帆何處泊”平仄韻腳

    拼音:rì mù zhēng fān hé chǔ pō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日暮征帆何處泊”的相關詩句

    “日暮征帆何處泊”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日暮征帆何處泊”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日暮征帆何處泊”出自孟浩然的 《送杜十四之江南/送杜晃進士之東吳》,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