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脈泉隨天地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脈泉隨天地老”全詩
圣母慈靈昭住古,高題崇號重來今,登祠拜罷秋無際,目極西城萬畝陰。
分類:
作者簡介(汪藻)

汪藻(1079~1154)北宋末、南宋初文學家。字彥章,號浮溪,又號龍溪,饒州德興(今屬江西)人。汪谷之子。先世籍貫婺源,后移居饒州德興(今屬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韓駒學詩,入太學,喜讀《春秋左氏傳》及《西漢書》。崇寧二年(1103)進士,任婺州(今浙江金華)觀察推官、宣州(今屬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屬安徽)通判等職。徽宗親制“居臣慶會閣詩”,下令群臣獻詩,汪藻一人獨領風騷,與胡伸俱有文名,時稱“江左二寶”。素與王黼不和,提點江州太平觀,終黼之世均不得用。欽宗即位,召為屯田員外郎,再遷太常少卿、起居舍人。紹興元年(1131),除龍圖閣直學士,知湖(今屬浙江),后知撫(今屬江西)、徽(今安徽歙縣)、泉(今屬福建)、宣等州。紹興十三年(1143)罷職居永州(今屬湖南),官至顯謨閣大學士、左大中大夫,封新安郡侯,卒贈端明殿學士。為官清廉,“通顯三十年,無屋廬以居。”《全宋詞》錄其詞4首。
《題晉祠》汪藻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晉祠》是宋代汪藻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一脈泉隨天地老,
悠然洗盡半生心,
欲令惠及生民遠,
須道仁同此水深。
圣母慈靈昭住古,
高題崇號重來今,
登祠拜罷秋無際,
目極西城萬畝陰。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汪藻題寫晉祠的作品,通過對晉祠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晉祠泉水的贊美以及對仁愛和慈悲的思考。
詩的前四句描述了泉水自古以來便一直流淌,象征著天地的長久。泉水的流動洗滌著作者一半人生的心靈,讓他感到寧靜、澄凈。作者希望這種仁愛之心能夠遠遠傳達給人民,因為只有通過仁愛,才能使人民受益。
下半部分的詩句中,作者提到了圣母。圣母是指觀音菩薩,被描繪為慈悲和智慧的化身。她的慈悲和智慧存在于古代,也存在于今天。晉祠高懸的題字和稱號再次被提起,顯示了對晉祠的尊重和敬仰。登上祠堂,向圣母膜拜之后,作者看到了秋天無邊無際的景色,以及西城萬畝的陰森景象,這些景象將人們的思緒引向遠古和無盡。
整首詩詞通過對晉祠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泉水的贊美和對仁愛、慈悲的思考。詩人希望通過晉祠的泉水,傳遞出仁愛之心,造福于人民。同時,詩中還融入了對圣母觀音的崇敬,以及對秋天景色的描繪,給人以無限遐想的空間。整體上,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晉祠的景色和精神內涵的贊美,同時也反映了對人道主義價值觀的思考。
“一脈泉隨天地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jìn cí
題晉祠
yī mài quán suí tiān dì lǎo, yōu rán xǐ jǐn bàn shēng xīn,
一脈泉隨天地老,悠然洗盡半生心,
yù lìng huì jí shēng mín yuǎn, xū dào rén tóng cǐ shuǐ shēn.
欲令惠及生民遠,須道仁同此水深。
shèng mǔ cí líng zhāo zhù gǔ, gāo tí chóng hào chóng lái jīn,
圣母慈靈昭住古,高題崇號重來今,
dēng cí bài bà qiū wú jì, mù jí xī chéng wàn mǔ yīn.
登祠拜罷秋無際,目極西城萬畝陰。
“一脈泉隨天地老”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