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眼盈盈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眉眼盈盈處”出自宋代王觀的《卜算子 送鮑浩然之浙東》,
詩句共5個字,詩句拼音為:méi yǎn yíng yíng chù,詩句平仄:平仄平平仄。
“眉眼盈盈處”全詩
《卜算子 送鮑浩然之浙東》
水是眼波橫,[1]
山是眉峰聚。
[2]
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3]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山是眉峰聚。
[2]
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3]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作者簡介(王觀)

王觀(1035--1100),字通叟,生于如皋(今江蘇如皋),北宋著名詞人。 王安石為開封府試官時,他得中科舉及第。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考中進士。 其后,歷任大理寺丞、江都知縣等職,在任時作《揚州賦》,宋神宗閱后大喜,大加褒賞;又撰《揚州芍藥譜》一卷,遂被重用為翰林學士凈土。
【注釋】:
[1]眼波橫:形容眼神閃動,狀如水波橫流。
[2]眉峰聚:形容雙眉蹙皺,狀如二峰并峙。
[3]眉神盈盈處:喻指山水秀麗的地方。盈盈:美好的樣子。
此詞以新巧的構思和輕快的筆調,在送別之作中別具一格。
開篇“水是眼波橫”二句匠心獨運:前人慣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類的譬喻來形容女子容顏之美,如托名于劉歆的《西京雜記》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李白的《長相思》:“昔時橫波目,今作流淚泉”;白居易《箏詩》:“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案:亦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賀《唐兒歌》:“一雙瞳人剪秋水”。)而作者此處則反用其意,說水是眼波橫流、山上眉峰攢聚,其妙處不僅在于推陳出新、發想奇絕,而且在于運用移情手法,化無情為有情,使原本不預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別的場面,為友人的離去而動容。
“欲問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發,亦見用筆靈動、造語新奇。“眉眼盈盈處”,既是喻指友人故鄉的秀麗山水,又令人想見友人妻妾倚欄盼歸之際美目傳恨、秀眉凝愁的情態。 妙語雙關, 熔鑄非易。
過片后“才始送春歸”二句抒寫良情別緒: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悵恨;今又“送君”,更添悵恨十分。旦夕之間,兩諳別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卻故意出以淡語,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二句再發奇想,叮囑友人如能趕上江南春光,務必與春光同祝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對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集評】
《唐宋詞鑒賞集》:詩貴緣情。這首小詞正是用它所表現的真摯感情條打動讀者的心弦的。且不必問題目云云,它那從民間營養吸取來的健康情調、鮮明語言、民歌的藝術技巧引起讀者的美感和共鳴,使它臻于詞的上乘。
《能改齋漫錄》:王逐客送鮑浩然游浙東,作長短句云:“水是眼波橫”云云。韓子蒼在海陵送葛亞卿詩云:“今日一杯愁送君,明日一杯愁送君。君應萬里隨春去,若到桃源問歸路。”詩、詞意同。
--引自惠淇源《婉約詞》
這是一首送別詞。詞中以輕松活潑的筆調、巧妙別致的比喻、風趣俏皮的語言,表達了作者送別友人鮑浩然時的心緒。
詞的上片著重寫人 ,起首兩句 ,運用風趣的筆墨,把景語變成情語,把送別時所見自然山水化為有情之物 。當這位朋友歸去的時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對他都顯出了特別的感情。那些清澈明亮的江水,仿佛變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動的眼波;而一路上團簇糾結的山巒,也似乎是她們蹙損的眉峰了。山水都變成了有感情之物,正因為友人鮑浩然在歸途中懷著深
厚的懷人感情。
三、四兩句 ,點出行人此行的目的:他的去處,是“眉眼盈盈處”。“眉眼盈盈”四字有兩層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 ,清麗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指有著盈盈眉眼的那個人 。因此“ 眉眼盈盈處”,既寫了江南山水,也同時寫了他要見到的人物。此二句寫送別時的一往情深卻又含而不露。
上片寫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達了惜別深情;下片則直抒胸臆,兼寫離愁別緒和對友人的深情祝愿。過片兩句,正面點明送別。作者用兩個“送”字遞進,將作者“黯然銷魂”的愁苦之情描寫得極為深切。加上作者自己家在離長江不遠的如皋,欲歸不得,羈旅之愁益覺難以為懷。結末兩句,是詞人強壓心中沉痛之情而對遠去的友人所作的美好祝愿與叮嚀:希望友人到江南后,千萬要與美好的春光同住。這兩句,一反送別詞中慣常的悲悲切切,寫得情意綿綿而又富有靈性。
王灼在《碧雞漫志中》謂王觀的作品“新麗處與輕狂處皆足驚人”。本篇即是上述評語的絕妙說明。
[1]眼波橫:形容眼神閃動,狀如水波橫流。
[2]眉峰聚:形容雙眉蹙皺,狀如二峰并峙。
[3]眉神盈盈處:喻指山水秀麗的地方。盈盈:美好的樣子。
此詞以新巧的構思和輕快的筆調,在送別之作中別具一格。
開篇“水是眼波橫”二句匠心獨運:前人慣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類的譬喻來形容女子容顏之美,如托名于劉歆的《西京雜記》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李白的《長相思》:“昔時橫波目,今作流淚泉”;白居易《箏詩》:“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案:亦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賀《唐兒歌》:“一雙瞳人剪秋水”。)而作者此處則反用其意,說水是眼波橫流、山上眉峰攢聚,其妙處不僅在于推陳出新、發想奇絕,而且在于運用移情手法,化無情為有情,使原本不預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別的場面,為友人的離去而動容。
“欲問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發,亦見用筆靈動、造語新奇。“眉眼盈盈處”,既是喻指友人故鄉的秀麗山水,又令人想見友人妻妾倚欄盼歸之際美目傳恨、秀眉凝愁的情態。 妙語雙關, 熔鑄非易。
過片后“才始送春歸”二句抒寫良情別緒: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悵恨;今又“送君”,更添悵恨十分。旦夕之間,兩諳別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卻故意出以淡語,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二句再發奇想,叮囑友人如能趕上江南春光,務必與春光同祝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對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集評】
《唐宋詞鑒賞集》:詩貴緣情。這首小詞正是用它所表現的真摯感情條打動讀者的心弦的。且不必問題目云云,它那從民間營養吸取來的健康情調、鮮明語言、民歌的藝術技巧引起讀者的美感和共鳴,使它臻于詞的上乘。
《能改齋漫錄》:王逐客送鮑浩然游浙東,作長短句云:“水是眼波橫”云云。韓子蒼在海陵送葛亞卿詩云:“今日一杯愁送君,明日一杯愁送君。君應萬里隨春去,若到桃源問歸路。”詩、詞意同。
--引自惠淇源《婉約詞》
這是一首送別詞。詞中以輕松活潑的筆調、巧妙別致的比喻、風趣俏皮的語言,表達了作者送別友人鮑浩然時的心緒。
詞的上片著重寫人 ,起首兩句 ,運用風趣的筆墨,把景語變成情語,把送別時所見自然山水化為有情之物 。當這位朋友歸去的時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對他都顯出了特別的感情。那些清澈明亮的江水,仿佛變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動的眼波;而一路上團簇糾結的山巒,也似乎是她們蹙損的眉峰了。山水都變成了有感情之物,正因為友人鮑浩然在歸途中懷著深
厚的懷人感情。
三、四兩句 ,點出行人此行的目的:他的去處,是“眉眼盈盈處”。“眉眼盈盈”四字有兩層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 ,清麗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指有著盈盈眉眼的那個人 。因此“ 眉眼盈盈處”,既寫了江南山水,也同時寫了他要見到的人物。此二句寫送別時的一往情深卻又含而不露。
上片寫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達了惜別深情;下片則直抒胸臆,兼寫離愁別緒和對友人的深情祝愿。過片兩句,正面點明送別。作者用兩個“送”字遞進,將作者“黯然銷魂”的愁苦之情描寫得極為深切。加上作者自己家在離長江不遠的如皋,欲歸不得,羈旅之愁益覺難以為懷。結末兩句,是詞人強壓心中沉痛之情而對遠去的友人所作的美好祝愿與叮嚀:希望友人到江南后,千萬要與美好的春光同住。這兩句,一反送別詞中慣常的悲悲切切,寫得情意綿綿而又富有靈性。
王灼在《碧雞漫志中》謂王觀的作品“新麗處與輕狂處皆足驚人”。本篇即是上述評語的絕妙說明。
“眉眼盈盈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ǔ suàn zǐ sòng bào hào rán zhī zhè dōng
卜算子 送鮑浩然之浙東
shuǐ shì yǎn bō héng, 1
水是眼波橫,[1]
shān shì méi fēng jù.
山是眉峰聚。
2
[2]
yù wèn xíng rén qù nà biān,
欲問行人去那邊,
méi yǎn yíng yíng chù.
眉眼盈盈處。
3
[3]
cái shǐ sòng chūn guī,
才始送春歸,
yòu sòng jūn guī qù.
又送君歸去。
ruò dào jiāng nán gǎn shàng chūn,
若到江南趕上春,
qiān wàn hé chūn zhù.
千萬和春住。
“眉眼盈盈處”平仄韻腳
拼音:méi yǎn yíng yíng chù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眉眼盈盈處”的相關詩句
“眉眼盈盈處”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眉眼盈盈處”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眉眼盈盈處”出自王觀的 《卜算子 送鮑浩然之浙東》,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