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泉開寶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曉泉開寶鏡”全詩
曉泉開寶鏡,秋月畫蛾眉。
拾翠來涇汭,行云過北池。
猶勝青冢魄,埋恨九原悲。
分類:
作者簡介(張舜民)

張舜民 生卒年不詳,北宋文學家、畫家。字蕓叟,自號浮休居士,又號矴齋。邠州(今陜西彬縣)人。詩人陳師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進士,為襄樂令。元豐中,環慶帥高遵裕辟掌機密文字。元祐初做過監察御史。為人剛直敢言。徽宗時升任右諫議大夫,任職七天,言事達60章,不久以龍圖閣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黨爭事,牽連治罪,被貶為楚州團練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過集賢殿修撰。
《秋暮書懷》張舜民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暮書懷》是一首宋代張舜民創作的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
濯濯荒山麓,
清澈的泉水從荒山腳下流淌,
娟娟孤女祠。
美麗的孤女廟宇。
曉泉開寶鏡,
清晨的泉水猶如一面寶鏡,
秋月畫蛾眉。
秋天的月亮勾勒出如蛾眉般的彎曲。
拾翠來涇汭,
采摘碧綠的翠草來到涇汭之畔,
行云過北池。
行云飄過北池。
猶勝青冢魄,
勝過青冢的英靈之魄,
埋恨九原悲。
葬著無盡的悲憤和怨恨,如同九原之地。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秋天的景象,以及詩人內心的感慨和思考。詩人描述了清澈的泉水流淌于荒山之間,孤女廟宇的美麗與孤寂。清晨的泉水仿佛是一面寶鏡,秋天的月亮則勾勒出如蛾眉般的柔美。詩人采摘了翠綠的草葉,來到涇汭之畔,而行云則在北池上飄過。詩人認為自己的感慨和悲傷超過了青冢英靈的魄力,將自己的怨恨與悲憤埋葬在九原之地。
整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秋天的景色的感受,以及他內心復雜的情感。他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自己的思考和內心的矛盾情緒。這首詩詞給人以深沉、寂寥的感覺,同時也表達了對逝去歲月和人生遭遇的思考和痛苦。
“曉泉開寶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mù shū huái
秋暮書懷
zhuó zhuó huāng shān lù, juān juān gū nǚ cí.
濯濯荒山麓,娟娟孤女祠。
xiǎo quán kāi bǎo jìng, qiū yuè huà é méi.
曉泉開寶鏡,秋月畫蛾眉。
shí cuì lái jīng ruì, xíng yún guò běi chí.
拾翠來涇汭,行云過北池。
yóu shèng qīng zhǒng pò, mái hèn jiǔ yuán bēi.
猶勝青冢魄,埋恨九原悲。
“曉泉開寶鏡”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