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王逸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知王逸少”全詩
斗雞寒食下,走馬射堂前。
垂柳金堤合,平沙翠幕連。
不知王逸少,何處會群賢。
分類:
作者簡介(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上巳洛中寄王九迥(一作王迥十九)》孟浩然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上巳洛中寄王九迥》
卜洛成周地,
浮杯上巳筵。
斗雞寒食下,
走馬射堂前。
垂柳金堤合,
平沙翠幕連。
不知王逸少,
何處會群賢。
中文譯文:
卜算得出洛陽地金童玉女成為感情的對象,
舉杯在上巳節筵席上。
斗雞比賽在寒食節之下舉行,
馬兒奔騰在堂前進行射箭。
垂柳和金堤相合,
平沙和翠綠的簾幕相連。
不知道王逸和少年時一樣,
去哪里會見到那些才子群賢。
詩意和賞析:
這是一首寫唐代詩人孟浩然寄給王九迥的洛陽詩。上巳節又稱“洛陽節”,在現代稱為“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詩人通過描繪洛陽上巳節的景象來表達自己思念王九迥的情感。
第一句“卜洛成周地”,表達了詩人希望王九迥與自己能夠成婚,共結連理的愿望。
第二句“浮杯上巳筵”,描繪了上巳節的盛況,以及人們舉杯祝福的場景。
第三句“斗雞寒食下”,指的是寒食節時舉行斗雞比賽的盛況,同時也暗示了詩人的思念之情。
第四句“走馬射堂前”,描繪了洛陽上巳節時人們馬兒奔騰、箭矢飛舞的熱鬧景象。
第五句“垂柳金堤合”,表現了洛陽的風景優美,讓人陶醉其中。
第六句“平沙翠幕連”,繼續描繪了洛陽壯麗的自然景色。
最后兩句“不知王逸少,何處會群賢”,表達了詩人對王九迥的思念,希望他能早日回來,再次相聚。
整首詩從洛陽上巳節的盛況描寫,到對王九迥的思念表達,展現了詩人孟浩然細膩的情感和對美好時光的向往。
“不知王逸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àng sì luò zhōng jì wáng jiǔ jiǒng yī zuò wáng jiǒng shí jiǔ
上巳洛中寄王九迥(一作王迥十九)
bo luò chéng zhōu dì, fú bēi shàng sì yán.
卜洛成周地,浮杯上巳筵。
dòu jī hán shí xià, zǒu mǎ shè táng qián.
斗雞寒食下,走馬射堂前。
chuí liǔ jīn dī hé, píng shā cuì mù lián.
垂柳金堤合,平沙翠幕連。
bù zhī wáng yì shǎo, hé chǔ huì qún xián.
不知王逸少,何處會群賢。
“不知王逸少”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去聲十八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