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君嘗膽憤艱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圣君嘗膽憤艱難”全詩
漢節凋零胡地闊,北州何處是通汗。
分類:
作者簡介(劉子翚)

劉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學家。字彥沖,一作彥仲,號屏山,又號病翁,學者稱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屬福建)人,劉韐子,劉子羽弟。以蔭補承務郎,通判興化軍,因疾辭歸武夷山,專事講學,邃于《周易》,朱熹嘗從其學。著有《屏山集》。
《汴京紀事二十首 其三》劉子翚 翻譯、賞析和詩意
《汴京紀事二十首 其三》是宋代劉子翚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圣君嘗膽憤艱難,
雙蹕無因日問安。
漢節凋零胡地闊,
北州何處是通汗。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困擾宋代圣君的艱難時刻。詩中的圣君指的是皇帝,他內心感到憤慨和擔憂,而無法找到機會向朝中的人們了解國家的安危。詩人通過幾個意象來表達這種困境,包括"雙蹕無因日問安"和"漢節凋零胡地闊",這些都是描述當時政治局勢和國家邊境的變化。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簡練而意象豐富的語言,表達了當時宋代皇帝的困擾和焦慮。詩中使用的意象通俗易懂,很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雙蹕無因日問安"表達了皇帝渴望了解國家民生的愿望,但由于種種原因無法實現。"漢節凋零胡地闊"則揭示了北方邊境地區的混亂和不穩定,使得國家的統一和安全受到威脅。整首詩詞通過對當時政治局勢的描繪,反映了社會動蕩和國家困境,展示了劉子翚對當時形勢的深思熟慮和憂慮之情。
這首詩詞的價值在于其對歷史背景的揭示和對當時社會的批判。它不僅是劉子翚個人情感的抒發,更是對當時政治局勢的觀察和反思。通過細膩的描寫和隱喻的運用,詩人成功地傳達了他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和對皇帝無奈的描寫。這首詩詞也反映了宋代晚期社會的動蕩和政治的不穩定,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
“圣君嘗膽憤艱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iàn jīng jì shì èr shí shǒu qí sān
汴京紀事二十首 其三
shèng jūn cháng dǎn fèn jiān nán, shuāng bì wú yīn rì wèn ān.
圣君嘗膽憤艱難,雙蹕無因日問安。
hàn jié diāo líng hú dì kuò, běi zhōu hé chǔ shì tōng hàn.
漢節凋零胡地闊,北州何處是通汗。
“圣君嘗膽憤艱難”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