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客散池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賓客散池臺”全詩
故人分職去,潘令寵行來。
冠蓋趨梁苑,江湘失楚材。
豫愁軒騎動,賓客散池臺。
分類:
作者簡介(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同盧明府餞張郎中除義王府司馬,海園作》孟浩然 翻譯、賞析和詩意
《同盧明府餞張郎中除義王府司馬,海園作》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創作的一首詩,其內容描述了在盧明府宴請行官張郎中離任時的場景。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上國山河列,賢王邸第開。
故人分職去,潘令寵行來。
冠蓋趨梁苑,江湘失楚材。
豫愁軒騎動,賓客散池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離別場景,以及因此而帶來的變化和不安。詩中的“上國山河列,賢王邸第開”,描述了國家繁榮昌盛和賢王府第宴會的盛況,引出了后面離別的主題。
第二句“故人分職去,潘令寵行來”,表達了詩人與張郎中是老朋友,在分別時詩人感到惋惜,而與之分送的盧明府則寵愛新的行官潘令,使得離別更加引人注目。
第三、四句“冠蓋趨梁苑,江湘失楚材”,描繪了在升遷和離任時,政治人物的變動,以及由此帶來的地方人才的流失。冠蓋趨梁苑,指的是行官們慶賀升遷而趨向賢王的府邸;江湘失楚材,表示江、湘一帶所失去了其中的人才。
最后兩句“豫愁軒騎動,賓客散池臺”,再現了離別之后的失落和散場的場景。詩人認為此次聚會離別后,他失去了歡樂與快樂,豫愁軒騎動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感傷。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描繪聚會離別的場景為主線,通過描述人員變動和地方人才的流失,表達了詩人的離愁與無助之情。雖然是個局部的離別事件,但透出一種對于變動的無奈和不滿,呈現出一種深沉的情感。
“賓客散池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óng lú míng fǔ jiàn zhāng láng zhōng chú yì wáng fǔ sī mǎ, hǎi yuán zuò
同盧明府餞張郎中除義王府司馬,海園作
shàng guó shān hé liè, xián wáng dǐ dì kāi.
上國山河列,賢王邸第開。
gù rén fēn zhí qù, pān lìng chǒng xíng lái.
故人分職去,潘令寵行來。
guān gài qū liáng yuàn, jiāng xiāng shī chǔ cái.
冠蓋趨梁苑,江湘失楚材。
yù chóu xuān qí dòng, bīn kè sàn chí tái.
豫愁軒騎動,賓客散池臺。
“賓客散池臺”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