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亭驛騎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分亭驛騎催”全詩
青陽一覯止,云路豁然開。
祖道衣冠列,分亭驛騎催。
方期九日聚,還待二星回。
分類:
作者簡介(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峴山餞房琯、崔宗之》孟浩然 翻譯、賞析和詩意
峴山餞房琯、崔宗之
貴賤平生隔,軒車是日來。
青陽一覯止,云路豁然開。
祖道衣冠列,分亭驛騎催。
方期九日聚,還待二星回。
詩意:本詩是孟浩然送別房琯、崔宗之的作品。詩中表達了作者對房琯和崔宗之的祝福和送行之情。貴賤之間的隔閡被軒車所消除,彼此的心與心之間得以相通。坐觀著光明的大道,他們的行程變得暢通無阻。祖道喜得良好的行頭,分亭的驛站上的騎馬人催促著出發。他們計劃在九日相聚,卻還得等待星宿回歸。
賞析:本詩通過自然景物和行程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房琯和崔宗之的送別之情。作者說他們貴賤不同,生活在不同的領域,但是這一刻軒車將他們聯系在一起。而青陽一覯的視線停止,云路猛然間展開,暗示著他們的行程將順利無阻。“祖道衣冠列,分亭驛騎催”,詩中用父輩傳下的禮儀衣冠來掩飾現實人心的頹廢之感,用分亭驛站的馬車催促行程的方式來凸顯出送行之情的鄭重。最后,表達了期待相聚的心情,但卻又得等待時間的再次到來,增添了自然風物與人情之間的遙遠之感。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文字,深情真誠地表達了作者對房琯和崔宗之的期盼和祝福之情。
“分亭驛騎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àn shān jiàn fáng guǎn cuī zōng zhī
峴山餞房琯、崔宗之
guì jiàn píng shēng gé, xuān chē shì rì lái.
貴賤平生隔,軒車是日來。
qīng yáng yī gòu zhǐ, yún lù huò rán kāi.
青陽一覯止,云路豁然開。
zǔ dào yì guān liè, fēn tíng yì qí cuī.
祖道衣冠列,分亭驛騎催。
fāng qī jiǔ rì jù, hái dài èr xīng huí.
方期九日聚,還待二星回。
“分亭驛騎催”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