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馭蛟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后馭蛟龍”全詩
兩駕驂螭,桂旗荷蓋,浩蕩西東。
試回首兮昆侖道中,問江皋兮誰集芙蓉。
喚起豐隆,先逐黿鼉,后馭蛟龍。
分類:
作者簡介(阿魯威)
阿魯威(生卒年不詳),蒙古族人。字叔重,號東泉。曾任南劍太守、經筵官、參知政事。能詩,尤善長作散曲,今有幾十支散曲傳世,散見于《陽春白雪》、《樂府群珠》等書。
《雙調 河伯》阿魯威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雙調 河伯》是一首元代的詩詞,作者是阿魯威。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河伯激王侯四起沖風,
望見魚屋上鱗鱗閃動,
寶貝堆積如山,宮殿宛如珍珠。
兩輛華麗的馬車,車頂飾有龍頭和螭蛇,
車旁飄蕩著桂花的旗幟和荷葉的遮蓋,
氣勢浩蕩地東西奔馳。
試著回頭看看吧,昆侖山道中,
問問江皋,誰在那里集結芙蓉花。
喚醒沉睡的豐隆神獸,
先跟著巨龜和巨鱉,后駕馭巨龍。
詩詞《雙調 河伯》描繪了一幅宏大而壯麗的景象,表現了豪華的場面和氣勢磅礴的場景。詩中以河伯激起王侯們的熱情,他們紛紛出動,沖風而去。詩人通過描寫魚屋上閃動的鱗片、堆積如山的貝殼,以及宮殿般的建筑,展示了奢華和富麗堂皇的景象。兩輛華麗的馬車上裝飾著神龍和螭蛇,車旁飄蕩著桂花旗幟和荷葉遮蓋,構成了壯觀的場面。
詩詞中提到了昆侖山道中和江皋,這些地名增添了神秘感和詩意。詩人借助昆侖山和江皋的意象,表達了對未知之地的向往和探索的渴望。詩末提到了豐隆、黿鼉和蛟龍,這些神獸和神龍象征著神奇和力量,喚起讀者對神話傳說的聯想。
《雙調 河伯》以其奢華的描繪和磅礴的場景,展示了元代詩詞的特色,給人以壯觀和豪放的感覺。通過對自然景觀和神話元素的巧妙運用,詩人成功地創造了一幅壯麗而神秘的畫面,使讀者沉浸其中,感受到詩歌的魅力。
“后馭蛟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āng diào hé bó
雙調 河伯
jī wáng hóu sì qǐ chōng fēng, wàng yú wū lín lín, bèi què zhū gōng.
激王侯四起沖風,望魚屋鱗鱗,貝闕珠宮。
liǎng jià cān chī, guì qí hé gài, hào dàng xī dōng.
兩駕驂螭,桂旗荷蓋,浩蕩西東。
shì huí shǒu xī kūn lún dào zhōng, wèn jiāng gāo xī shuí jí fú róng.
試回首兮昆侖道中,問江皋兮誰集芙蓉。
huàn qǐ fēng lóng, xiān zhú yuán tuó, hòu yù jiāo lóng.
喚起豐隆,先逐黿鼉,后馭蛟龍。
“后馭蛟龍”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二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