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殿香飄十二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月殿香飄十二鏤”全詩
雕影遠盤青海月,雁聲斜送黑山秋。
龍岡勢繞三千陌,月殿香飄十二鏤。
莫笑青衫窮太史,御爐曾見袞龍浮。
分類:
作者簡介(陳孚)
陳孚(生卒年不詳),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人。宋慶歷間(1041~1048),嘗從郡守建陽宋貫之學。由是登第,鄉人慕之,始習進士業,瓊人舉進士自孚始。被祀為瓊州府鄉賢。
《開平即事二首》陳孚 翻譯、賞析和詩意
《開平即事二首》是元代詩人陳孚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天開地辟帝王州,
河畔風云拱上游。
雕影遠盤青海月,
雁聲斜送黑山秋。
龍岡勢繞三千陌,
月殿香飄十二鏤。
莫笑青衫窮太史,
御爐曾見袞龍浮。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皇家盛況,表達了對帝王統治的贊美和對歷史的思考。詩人以壯麗的場景和雄渾的詞句,表達了對帝王的崇敬和對帝國繁榮昌盛的謳歌之情。
賞析:
首兩句描述了帝王的統治地位:"天開地辟帝王州,河畔風云拱上游。"這里的"天開地辟"意味著天地為之開辟,彰顯了帝王的偉大地位。"河畔風云拱上游"揭示了帝王的權威地位,周圍的人和事都圍繞著他。
第三四句描繪了壯麗的自然景觀:"雕影遠盤青海月,雁聲斜送黑山秋。"通過雕像的倒影、青海上的明月以及雁群的呼聲,展示了大自然的美麗景色。這些景象與帝王的統治地位相輔相成,形成了壯麗的畫面。
最后兩句描述了帝王統治下的盛況:"龍岡勢繞三千陌,月殿香飄十二鏤。"龍岡象征著帝國的繁榮,"三千陌"表示其遼闊的疆域。"月殿"則表達了皇家的莊嚴氣象,"十二鏤"則指代皇家的寶座和權力。這些描繪都體現了帝王的威嚴和帝國的盛況。
最后兩句"莫笑青衫窮太史,御爐曾見袞龍浮"則表達了對歷史的思考。"青衫窮太史"指的是詩人自己,他是一個身份低微的歷史學者,但他曾親眼見證了帝王的盛況。"御爐曾見袞龍浮"則指詩人曾在皇宮中見到過龍袍上的龍圖案,這象征著皇權和權力。這里詩人自嘲自己的身份卑微,但也通過歷史的目光,對帝王的輝煌進行了敘述。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繪畫般的描繪,表達了對帝王統治和帝國繁榮的贊美之情,展示了詩人對歷史的思考和對帝王盛況的向往。
“月殿香飄十二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kāi píng jí shì èr shǒu
開平即事二首
tiān kāi dì pì dì wáng zhōu, hé shuò fēng yún gǒng shàng yóu.
天開地辟帝王州,河朔風云拱上游。
diāo yǐng yuǎn pán qīng hǎi yuè, yàn shēng xié sòng hēi shān qiū.
雕影遠盤青海月,雁聲斜送黑山秋。
lóng gāng shì rào sān qiān mò, yuè diàn xiāng piāo shí èr lòu.
龍岡勢繞三千陌,月殿香飄十二鏤。
mò xiào qīng shān qióng tài shǐ, yù lú céng jiàn gǔn lóng fú.
莫笑青衫窮太史,御爐曾見袞龍浮。
“月殿香飄十二鏤”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六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