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遂以為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人遂以為癡”全詩
大慧實若愚,人遂以為癡。
可憐濟父子,同門不識之。
何況隔千里,而欲求人知。
分類:
作者簡介(楊維楨)

楊維楨(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詩人、文學家、書畫家和戲曲家。字廉夫,號鐵崖、鐵笛道人,又號鐵心道人、鐵冠道人、鐵龍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號老鐵、抱遺老人、東維子,會稽(浙江諸暨)楓橋全堂人。與陸居仁、錢惟善合稱為“元末三高士”。楊維禎的詩,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樂府詩,既婉麗動人,又雄邁自然,史稱“鐵崖體”,極為歷代文人所推崇。有稱其為“一代詩宗”、“標新領異”的,也有譽其“以橫絕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矯之”的,當代學者楊鐮更稱其為“元末江南詩壇泰斗”。有《東維子文集》、《鐵崖先生古樂府》行世。
《覽古四十二首 其二十七》楊維楨 翻譯、賞析和詩意
《覽古四十二首 其二十七》是元代詩人楊維楨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王湛蓄深器,世人不能窺。
大慧實若愚,人遂以為癡。
可憐濟父子,同門不識之。
何況隔千里,而欲求人知。
譯文:
王湛積藏深奧之道,世人難以理解。
偉大的智慧顯得愚笨,人們以為他是癡愚之人。
可憐的濟父子,同門中的人卻不認識他們。
更何況他們隔著千里之遙,還想要被人們了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寫王湛和濟父子的境遇,表達了作者對于智慧與才能的思考和反思。詩中的王湛被描述為一個深藏不露的人,他所擁有的深邃智慧卻不為世人所理解,反而被誤解為愚昧。這種情況使得濟父子倍感遺憾,他們與同門中的人相處,卻無法被認識和認可。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一個更加深遠的思考,即使隔著千里之遙,他們也希望被人們認識和了解。
這首詩詞反映了楊維楨對于人們對智慧和才能的誤解和誤判的關注。王湛被世人視為癡愚,濟父子則在同門中默默無聞,這種情況令作者感到惋惜和無奈。通過描寫這種境遇,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于人們應當更加寬容和開放地對待智慧和才能的呼吁。
整體上,這首詩詞以簡潔精煉的語言描繪了智慧與誤解之間的矛盾,表達了作者對于人們應當對待智慧和才能更加包容和理解的思考。
“人遂以為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ǎn gǔ sì shí èr shǒu qí èr shí qī
覽古四十二首 其二十七
wáng zhàn xù shēn qì, shì rén bù néng kuī.
王湛蓄深器,世人不能窺。
dà huì shí ruò yú, rén suì yǐ wéi chī.
大慧實若愚,人遂以為癡。
kě lián jì fù zǐ, tóng mén bù shí zhī.
可憐濟父子,同門不識之。
hé kuàng gé qiān lǐ, ér yù qiú rén zhī.
何況隔千里,而欲求人知。
“人遂以為癡”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