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殺長江不向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恨殺長江不向西”全詩
孤舟夜泊東游客,恨殺長江不向西。
分類:
作者簡介(李夢陽)

李夢陽(1472-1530),字獻吉,號空同,漢族,慶陽府安化縣(今甘肅省慶城縣)人,遷居開封,工書法,得顏真卿筆法,精于古文詞,提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強調復古,《自書詩》師法顏真卿,結體方整嚴謹,不拘泥規矩法度,學卷氣濃厚。明代中期文學家,復古派前七子的領袖人物。
《夏口夜泊別友人》李夢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夏口夜泊別友人》是明代李夢陽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夏口夜晚泊船離別友人的情景,通過描寫黃鶴樓、漢陽城和長江等元素,表達了作者對離別的憤懣和對長江東流不歸西的無奈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黃鶴樓前日欲低,
漢陽城樹亂烏啼。
孤舟夜泊東游客,
恨殺長江不向西。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凄涼的夜晚和悲憤的離別情景,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和對時光流逝的無奈。以下是對每個句子的分析:
1. "黃鶴樓前日欲低":黃鶴樓是楚國名勝,位于長江之濱,這句詩描繪了黃鶴樓前夕陽西下,似乎要沉下去的景象。這種景象象征著時間的流逝和離別的臨近。
2. "漢陽城樹亂烏啼":漢陽是指長江南岸的一個地方,這句詩描繪了漢陽城內的樹木和烏鴉的混亂,烏鴉的啼叫增添了一種凄涼的氛圍。這里的景象進一步強調了離別的憂傷和不舍之情。
3. "孤舟夜泊東游客":孤舟指的是作者所乘坐的船只,夜晚停泊在東方的游客。這句詩表達了作者離開故鄉,踏上東方旅程的心情。孤舟的寂寥和夜晚的孤獨增添了一種離別的凄涼感。
4. "恨殺長江不向西":這句詩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憤懣和無奈之情。長江象征著故鄉和歸鄉之路,作者表達了對長江東流不歸西的遺憾和無法挽回的離別。
整首詩通過描繪夏口夜泊別友人的場景和表達作者的內心感受,展示了明代人在離別時的思鄉之情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通過凄涼的景象和深情的表達,這首詩詞傳達了作者對故鄉和友人的眷戀,以及對離別的無奈和痛苦的體驗。
“恨殺長江不向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à kǒu yè pō bié yǒu rén
夏口夜泊別友人
huáng hè lóu qián rì yù dī, hàn yáng chéng shù luàn wū tí.
黃鶴樓前日欲低,漢陽城樹亂烏啼。
gū zhōu yè pō dōng yóu kè, hèn shā cháng jiāng bù xiàng xī.
孤舟夜泊東游客,恨殺長江不向西。
“恨殺長江不向西”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