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鏤不是君王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屬鏤不是君王意”全詩
屬鏤不是君王意,莫作胥山萬里濤。
分類:
作者簡介(李攀龍)

李攀龍(1514—1570)字于鱗,號滄溟,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明代著名文學家。繼“前七子”之后,與謝榛、王世貞等倡導文學復古運動,為“后七子”的領袖人物,被尊為“宗工巨匠”。主盟文壇20余年,其影響及于清初。
《挽王中丞 其一》李攀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挽王中丞 其一》
朝代:明代
作者:李攀龍
司馬臺前列柏高,
風云猶自夾旌旄。
屬鏤不是君王意,
莫作胥山萬里濤。
中文譯文:
在司馬臺前,排列著高大的柏樹,
風云仍然夾雜著旌旄聲。
屬鏤并不是君王的意愿,
不要把它比作胥山萬里的波濤。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明代詩人李攀龍的挽詩,以表達對逝去的王中丞的悼念之情。
第一句描述了司馬臺前排列著高大的柏樹,柏樹象征著堅貞和長壽,暗示逝者的高尚品質和崇高地位。
第二句通過描繪風云夾雜旌旄的景象,表達了逝者生前的輝煌和權勢,旌旄是古代官員的標志,風云暗示了逝者卓越的才華和影響力。
第三句提到“屬鏤”,這里指的是祭祀逝者時使用的祭器。詩人表達了逝者并非出于自己的意愿成為祭祀的對象,暗示逝者的離去并非早有準備或自愿,這增加了悼念的哀傷感。
最后一句“莫作胥山萬里濤”,表達了不要將逝者比作浩渺翻滾的大海。胥山是神話中的山名,常用來比喻巨大的波濤和浩渺的景象,詩人希望不要過分夸大逝者的影響力,而是以平和的心態對待逝者的離去。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描繪司馬臺前的柏樹、風云和祭祀景象,表達了對逝去的王中丞的哀悼之情,同時提醒人們應該以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死,不要過分夸大或美化逝者的形象。
“屬鏤不是君王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wáng zhōng chéng qí yī
挽王中丞 其一
sī mǎ tái qián liè bǎi gāo, fēng yún yóu zì jiā jīng máo.
司馬臺前列柏高,風云猶自夾旌旄。
shǔ lòu bú shì jūn wáng yì, mò zuò xū shān wàn lǐ tāo.
屬鏤不是君王意,莫作胥山萬里濤。
“屬鏤不是君王意”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