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在他山外”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況在他山外”全詩
況在他山外,天寒夕鳥來。
雪深迷郢路,云暗失陽臺。
可嘆凄惶子,高歌誰為媒。
分類:
作者簡介(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途次望鄉》孟浩然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途次望鄉》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創作的一首詩。詩中描述了詩人客居他鄉的情景,感嘆離鄉之苦和思鄉之情。
詩的中文譯文如下:
客居在外,看著夕陽憂愁萬分,思鄉之情更加強烈。
況且在他鄉,天寒時夕鳥歸巢。
雪下得很深,我迷失了前往郢路的方向,烏云遮蔽了我所熟悉的陽臺。
唉,可嘆曾經英雄豪杰唉,只能高唱贊美歌謠,誰能成為我的媒人呢?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身處他鄉的孤獨和思鄉之情。詩人在離鄉后的客居生活中,對家鄉的懷念情感深沉。他通過描繪夕陽下的客居場景和自己的貧困景況,表達了思鄉之苦和無助的心情。詩中的“天寒夕鳥來”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之情。而“雪深迷郢路,云暗失陽臺”則是通過自然景觀的描述,暗示了詩人在他鄉中的困惑和迷失感。最后,詩人以“高歌誰為媒”一句終結了整首詩,體現了孤獨的情感和對回家的渴望。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在客居他鄉的心境和思鄉之情,以細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孤獨和苦悶。
“況在他山外”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ú cì wàng xiāng
途次望鄉
kè xíng chóu luò rì, xiāng sī zhòng xiāng cuī.
客行愁落日,鄉思重相催。
kuàng zài tā shān wài, tiān hán xī niǎo lái.
況在他山外,天寒夕鳥來。
xuě shēn mí yǐng lù, yún àn shī yáng tái.
雪深迷郢路,云暗失陽臺。
kě tàn qī huáng zi, gāo gē shuí wèi méi.
可嘆凄惶子,高歌誰為媒。
“況在他山外”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九泰 (仄韻) 去聲九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