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殺斗升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笑殺斗升腸”全詩
五斗不濕唇,雙鬟抱壚瀉。
笑殺斗升腸,耳熱索稈蔗。
分類:
作者簡介(徐渭)

徐渭(1521—1593),漢族,紹興府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長,號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漁隱、金壘、金回山人、山陰布衣、白鷴山人、鵝鼻山儂等別號。中國明代文學家、書畫家、軍事家。民間也普遍流傳他的故事傳說,關于他年輕時如何聰明,后來如何捉弄官宦等。
《酒徒》徐渭 翻譯、賞析和詩意
《酒徒》是明代文學家徐渭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御史別淳于,金釵墮長夜。
五斗不濕唇,雙鬟抱壚瀉。
笑殺斗升腸,耳熱索稈蔗。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酒徒的形象,通過對他的一系列行為和心理狀態的描寫,表達了對紛繁世事的厭倦和對酒的沉迷。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展示了酒徒的形象。首句 "御史別淳于,金釵墮長夜" 通過以御史與淳于兩個人物的別離來引出酒徒的形象。"金釵墮長夜" 表示金釵(夜晚的明亮物品)掉落的意象,意味著酒徒在長夜中度過。
接下來的兩句 "五斗不濕唇,雙鬟抱壚瀉" 描繪了酒徒酗酒的情景。"五斗" 是古代容量單位,表示大量的酒,而 "不濕唇" 則暗示酒徒一次飲盡大量的酒而不濕唇。"雙鬟抱壚瀉" 描寫了酒徒癡迷飲酒的樣子,好像他的兩鬢(雙鬟)在擁抱著酒壇(壚)倒出酒來。
最后一句 "笑殺斗升腸,耳熱索稈蔗" 表達了酒徒醉后的悲涼情態。"笑殺斗升腸" 描繪了酒徒笑得肚子疼,笑聲震動到內臟,暗示他的身體已經被酒所傷害。"耳熱索稈蔗" 則表達了酒徒對于甜蜜的蔗汁的渴望,他的耳朵因為貪圖蔗汁而變得發熱。
整首詩詞通過對酒徒的描寫,表達了對于世事的厭倦和對酒的沉迷。酒徒醉心于酒的陶醉,卻在其中失去了清醒和健康,這種描寫反映了作者對于人生的消極態度。同時,通過生動的形象描寫和精練的語言運用,使整首詩詞充滿了意境和感染力。
“笑殺斗升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ǔ tú
酒徒
yù shǐ bié chún yú, jīn chāi duò cháng yè.
御史別淳于,金釵墮長夜。
wǔ dǒu bù shī chún, shuāng huán bào lú xiè.
五斗不濕唇,雙鬟抱壚瀉。
xiào shā dòu shēng cháng, ěr rè suǒ gǎn zhè.
笑殺斗升腸,耳熱索稈蔗。
“笑殺斗升腸”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