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亦豈能奈我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貧亦豈能奈我何”全詩
死猶未肯輸心去,貧亦豈能奈我何!
廿兩棉花裝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鍋。
一冬也是堂堂地,豈信人間勝著多。
分類:
作者簡介(黃宗羲)

黃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明末清初經學家、史學家、思想家、地理學家、天文歷算學家、教育家,東林七君子黃尊素長子,漢族,浙江紹興府余姚縣人。字太沖,一字德冰,號南雷,別號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藍水漁人、魚澄洞主、雙瀑院長、古藏室史臣等,學者稱梨洲先生。黃宗羲學問極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與顧炎武、王夫之并稱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與弟黃宗炎、黃宗會號稱浙東三黃;與顧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稱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國思想啟蒙之父”之譽。
《山居雜詠》黃宗羲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居雜詠》是清代黃宗羲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鋒鏑牢囚取決過,
依然不廢我弦歌。
死猶未肯輸心去,
貧亦豈能奈我何!
廿兩棉花裝破被,
三根松木煮空鍋。
一冬也是堂堂地,
豈信人間勝著多。
詩意:
這首詩以山居為背景,表達了作者黃宗羲的堅韌精神和樂觀態度。詩中通過描述自己的生活境況,表達了無論面對困境還是貧困,他都不會放棄自己的志向和激情。詩人堅持用琴聲表達內心的情感,即使面對死亡的威脅,他也不愿意放棄心中的歌聲。他不僅不畏貧困,而且堅信貧困不能束縛他的內心追求。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作者清貧而堅韌的生活狀態。通過對琴聲的描繪,表達了他內心的堅強和樂觀,不論境況如何,都能保持心中的歌聲。詩中的“鋒鏑牢囚取決過”,表明作者的命運受到了外界的限制,但他并不被這種困境所打敗,依然堅持歌唱。詩人表示,即使面臨死亡,他也不會放棄自己的信念和追求,體現了他堅強的意志。最后兩句“一冬也是堂堂地,豈信人間勝著多”,表達了詩人對自己的肯定,他認為即使過著清貧的生活,也能過得充實和有尊嚴。整首詩情感飽滿,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困境的堅韌抵抗,展現了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貧亦豈能奈我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jū zá yǒng
山居雜詠
fēng dí láo qiú qǔ jué guò, yī rán bù fèi wǒ xián gē.
鋒鏑牢囚取決過,依然不廢我弦歌。
sǐ yóu wèi kěn shū xīn qù, pín yì qǐ néng nài wǒ hé!
死猶未肯輸心去,貧亦豈能奈我何!
niàn liǎng mián huā zhuāng pò bèi, sān gēn sōng mù zhǔ kōng guō.
廿兩棉花裝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鍋。
yī dōng yě shì táng táng dì, qǐ xìn rén jiān shèng zhe duō.
一冬也是堂堂地,豈信人間勝著多。
“貧亦豈能奈我何”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