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萬笏聳瓊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天山萬笏聳瓊瑤”全詩
我與山靈相對笑,滿天晴雪共難消。
分類:
作者簡介(林則徐)

林則徐 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漢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是中華民族抵御外辱過程中偉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績是虎門銷煙。官至一品,曾任江蘇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陜甘總督和云貴總督,兩次受命為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堅持維護中國主權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國人的敬仰。
《塞外雜詠》林則徐 翻譯、賞析和詩意
《塞外雜詠》是清代文學家林則徐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作者穿越塞外的壯麗景色,以及他與大自然的親近與對話。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天山高聳入云端,如同瓊瑤制成的萬笏。它引領著我向西行進,與我一同前行的只有寂寥。我與山靈對望相笑,滿天都是晴朗的雪,難以融化。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天山的壯麗景色,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敬畏和贊美之情。天山高聳入云,宛如瓊瑤制成的珍寶,給人一種莊嚴而壯美的感覺。作者在西行的旅途中感受到了孤寂,但他與山靈進行了一場心靈的對話,彼此之間產生了默契和共鳴。滿天的晴朗雪景象征著純潔和美好,與作者內心的喜悅相呼應。然而,這雪又是如此堅韌,難以消融,似乎與作者的心境相呼應,表達了一種堅強不屈的意志。
賞析:
《塞外雜詠》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天山的壯麗景色,以及作者與自然之間的互動。詩中的天山被形容為高聳入云,如同瓊瑤制成的萬笏,給人以莊嚴而壯美的感覺,展示了大自然的偉力和雄奇。作者將自己置身于這樣的壯麗景色之中,感受到了孤寂和寂寥,但他與山靈進行了一種默契的對話,彼此之間產生了共鳴和喜悅。滿天晴朗的雪景象征著純潔和美好,與作者內心的喜悅相呼應,但同時也隱含著一種堅韌不拔的意志。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敬畏和贊美,展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以及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與思考。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壯麗的自然景色,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敬畏和贊美之情,并通過與山靈的對話,展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它以簡練的語言和精確的意象勾勒出壯麗的景色,讓讀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力和雄奇,同時也表達了人類與自然的親近與交流。
“天山萬笏聳瓊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ài wài zá yǒng
塞外雜詠
tiān shān wàn hù sǒng qióng yáo, dǎo wǒ xī xíng bàn jì liáo.
天山萬笏聳瓊瑤,導我西行伴寂寥。
wǒ yǔ shān líng xiāng duì xiào, mǎn tiān qíng xuě gòng nán xiāo.
我與山靈相對笑,滿天晴雪共難消。
“天山萬笏聳瓊瑤”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